千年之前的素食是怎么样的?古人有哪些讲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31 12:20:31  来源:灵隐寺
核心提示: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菜肴,如同一座座行走的饮食博物馆,且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之中,还逐渐形成了极具华夏代表性的“八大菜系”。

  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菜肴,如同一座座行走的饮食博物馆,且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之中,还逐渐形成了极具华夏代表性的“八大菜系”。


  然而,不管是哪个地方的菜系,素菜始终都是与地方特色菜并驾齐驱的特色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素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选择与实践,深受文人雅士、僧人居士所推崇。


  我国的素食文化都有什么特点呢?千年之前的素食与今天的素食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悠久历史的素食文化


  中国素菜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相传豆腐就是在西汉时期,由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这为素菜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豆腐不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优质蛋白,它的发明无疑让素食也能成为了维持人体基本能量的饮食。


  到魏晋时期,素食的发展已经相对非常完善,逐渐出现了许多完整的素食谱。


  北魏《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食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素食谱。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崇尚佛学,并以身现法倡导素食,大大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


  素食走向专业化,还得从宋代说起。


  《东京梦华录》有记载,北宋卞京和南宋临安的市肆上均有专营素菜的素食店,南宋首都临安流行的素食有上百种。


  那时,南方饮食十分考究,多素食菜名中,带“素”字的就很多,比如素鸡、素火腿等,这体现了素食在人们心中的受欢迎程度,也说明了彼时有老百姓以素食取代肉食,看出我国人民百姓对素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此外,宋朝关于素食食材与菜谱的文献记录也非常详实。宋朝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近八十种素食,包括花卉、药物、水果和豆制品等。


  程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则记录了20种用蔬菜和水果制成的素食菜谱。


  元明清时期,素菜的发展到了总结前人,不断突破创新的阶段。



  与素食相关文献记载丰富,种类繁多。清末薛宝辰曾有素食专著《素食说略》,其中记述了200多种素食,堪称一部素食百科全书。


  孙中山早年学医,深谙国民身体健康与建立强盛国家的关系,而人体健康又有赖于丰富的营养和平衡的膳食结构。因此,他非常重视饮食和食物,还特别提到了豆腐。他认为豆腐富有营养,为养生要物,强调大豆食品的作用。他说:“以黄豆代肉类,是中国人之发明。”


  可见,在华夏漫长的历史中,素食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


  丰富多彩的素食


  时下我们在讨论素食,更常见是将其等同于西方的素食主义,推崇纯素,讲究身体所需能量的平衡。但是,生在拥有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中国人,对植物性食物的偏爱,几乎根植于每一个人的灵魂中,已属本能。


  中国的素食文化,从来都不是单调、乏味、严苛的。在对植物性食材的运用上,中国人的花样百出一直令西方人惊叹。


  在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的字书《说文解字》里,对“素”的解释,是白致缯,指洁白而精致的丝织物。这对于简淡中蕴含无数绚烂的中国素食来说,这几乎是最为贴切的一个比喻,洁白而精致。


  中国人的茹素,并不过分强调西方“素食主义”严格机械的划分标准:蛋素食主义,奶素食主义,纯素食主义,生食主义,食果实主义。


  如果说西方的素食主义是不断地做着减法的话,那我国的素食文化,却是极为现实主义地一直在做着加法。它糅合了修身养性与慈悲不杀的清淡养生,世俗口味的理解包容,走出博大丰富的中国素食文化,有着大开方便法门的众包精神。


  此外,我国的素食食材是异常丰富。在中国菜系中,经初加工的常用素菜原料有:经黄豆加工成的豆腐及豆制品,经面粉加工成的面筋和烤夫等,以及粉皮,粉丝等。菌藻类包括:蘑菇,木耳,银耳,香菇,平菇,草菇,猴头菇,海带,发菜,紫菜,蕨菜等。


  豆制品可谓是国人餐餐不可或缺的食材。豆制品的品种异常丰富,豆浆、豆腐、豆皮、豆干、豆泡、腐竹、豆浆等等有几十种之多。


  而在对对植物性食材的运用上,古人更是“很会玩”!四大名著《西游记》第一百回中,就列有一个素菜单:“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这些纷繁食材的错综变化,均是令中国素食出神入化的根基。


  而当我们追索食材的演进历史时,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素食文化最兴盛之时,均在盛世,而这并非巧合。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当今盛世,不仅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提供了物质基础,还令更多的人可以从劳碌奔波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更为精致、优美的生活方式——素食。


  毫无疑问,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盛世,现代化发展迅猛而厚重,“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饮馔之道,更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永续共处的思考。


  回望中华历史留下的那些素之精华,走入丰富斑斓的素食,是重拾璀璨的历史珍宝,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返璞归真!



  今日素食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素食有六点意义:


  培养慈悲。有益健康。


  比较卫生。维护生态。


  增加耐力。促进和平。


  食物选择已经不仅仅是关乎个人身体健康的事情,也与地球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然而,在很多普通人的观念里,素食主义者多半是信仰佛教的,唯有寺院里的师父才会严守“不杀生”的戒律,坚持茹素。殊不知,佛教倡导的生活方式都是从自然万物中体证得来的光明智慧。


  食素——长养慈悲心


  《法句经》有言:


  众生皆畏死,无不惧刀杖。


  以己度他情,勿杀勿行杖。


  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常怀慈悲心就要不杀害动物生命。


  素食最主要是长养慈悲心,从心灵的净化来减少嗔怒,达到内心的安然、祥和。”所以,素食并不是佛门中人的专利,也不是为了弘扬佛法倡导素食,而是真正利益众生的一种选择。


  食素——身体更健康


  佛经中指出,素食能使四大调和,诸根通利,气血流畅,定力增长,饮食知量,少欲知足。


  素食种类比之肉食,更为丰富,蔬菜、豆类、菌类、水果等食品都富含人体所需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很多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素,不仅可以完全满足人体所需营养,也可以减少人体对高热量食品的摄取,增进健康。


  在物质生活已经十分丰富的时代,人们完全有机会自主选择健康的、环保的食品。为了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为了修持慈悲心、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素食,选择更好的未来。


 
标签: 饮食文化

本文标题: 千年之前的素食是怎么样的?古人有哪些讲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8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