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是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4-10 13:48:41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蒙古族新年(春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祖鲁节、麦德尔节、打鬃节、马奶节等等。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蒙古族新年(春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祖鲁节、麦德尔节、打鬃节、马奶节等等。


    那达慕(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马奶节(农历八月末)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农历五月十三日)


    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



    麦德尔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新疆蒙古族很重视这个节日。这一天,农村、牧区的蒙古族信奉喇嘛教的群众骑上马匹、骆驼,纷纷赶到喇嘛庙向佛像顶礼膜拜,祈求吉祥。喇嘛们则头顶法帽,坐台念经。庙中香烟缭绕,号鼓齐鸣,礼仪隆重旧时的这一天,也是蒙古族人民最盛大的庙会。大家穿上盛装,到寺庙参加麦德尔节的庆祝活动。巴音郭楞的土尔扈特、和硕部举行的麦德尔节,首先是喇嘛们以宗教盛会的形式吹响号角,敲锣打鼓,念经祈祷。然后,前来参加的人给麦德尔佛磕头。这是蒙古人最重要的节日。


    蒙古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蒙古族的年节主要是春节,蒙古族称过“大年”。古时候,蒙古族将春节称为“白节”,是最重要的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如今,蒙古族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蒙古族崇拜蓝色和白色,将蓝色代表自己民族,将白色视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白节”、“白月”,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日,搞清洁卫生。腊月二十三日以后,蒙古族就准备迎春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当年生长的公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夜,蒙古族家家户户熏羊头,煮羊蹄,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人们纷纷向老人、长辈敬“辞岁酒”,围坐火塘吃饺子。


    然后进行文娱活动,如听艺人说书等,通宵不眠。有的蒙古族在院内燃起篝火,大家向火中扔羊跺骨、羊蹄子、房塔灰、酒、羊肉等;全家老少手拉手围火转圈,边转边拍打衣裳。蒙古族男人们从篝火上跳跃,带着美酒和烤熟的羊头、羊蹄逐户向村邻致酒祝福。收礼者以同样的礼物上门致谢。之后,一家人欢聚一堂玩“沙格”(嘎拉哈)、下宝根吉如格(蒙古棋)、12道、拉马头琴、四胡,欢唱祝酒歌庆贺吉祥,娱乐至破晓。


    正月初一日出前,蒙古族在院中摆供焚香,男人们面向西南行三拜九叩礼祭天。回屋后,晚辈向长辈敬献“新年碗”(碗内装有酒或食品),祝长辈长寿。长辈以优美的颂辞祝愿晚辈新年愉快,并向幼童分发吉祥糕点,以示祝福。清晨,吃完饺子后,邻里乡亲互赠新年饭(酒肉为主),相互敬酒,祝福安康快乐。然后身着节日盛装的蒙古族人们,跨上骏马,串家走户,祝贺新年,给长辈叩头祝愿,有的还边歌边舞。蒙古族男女青年还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彼此相互追逐,气氛热烈欢乐。这一活动延续至正月十五。


    祖鲁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



    也叫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打鬃节(农历五月初)


    打鬃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五月初择日举行。每年春季,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都要举行传统的打马鬃、整马尾、打烙印等活动。


    牧民提前把马群圈到牧点周边的草原上,套马手身着轻装马靴,骑着各自的贴身坐骑在马群中穿梭,寻找到目标后,套马手甩出套马杆,套住马颈。此时,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力士猛扑过去,把马摔倒在地。


    负责剪鬃的牧民走上前,给剽悍的烈马剪鬃“打扮”,经验丰富的骑手驯服后将马放归群。牧民自豪地称打鬃节为“勇敢者的游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希望对大家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有所帮助,如有遗漏的蒙古族传统节日,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


 

本文标题: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是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891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