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它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则靠着秦岭山脉,渭河穿城而过,气候四季分明,有着“陇上小江南”的美誉。
古城始建于先秦,明代时,逐渐演变出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座城池,形成“五城连珠”的格局。
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剩伏羲城和西关两座城池,它们见证着天水璀璨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羲皇故里
古城的中心有一座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庙的格局是按皇家宫殿格局所修,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足足有三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祭祀伏羲建筑群。它既是这座城的地理中心,也是古城人的心之所向。
历代皇帝对伏羲十分敬仰,把伏羲当作人类文明的化身,认为没有伏羲就没有后来人类文明进步之神速,祭祀伏羲,是希望人民都能像伏羲一样有智慧。
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相传是当年伏羲创画阴阳八卦的地方。传说,伏羲是一部族首领,其部族就生活在卦台山附近。当时的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一无所知,因无法掌握自然规律,常常食不果腹。伏羲对此十分忧虑,一心想要找到解决办法,改善人们生活。为此,伏羲经常跑到卦台山上,仰观日月星辰,俯察地形方位,观察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在观察地势时,发现卦台山周围的山水走势中蕴藏玄机,互相依偎的山与水,一刚一柔,一动一静。由此他悟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交替更迭。他便把这两种现象取名为“阴阳”。根据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伏羲创立出八卦图,引导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
其后,以阴阳八卦为基础,伏羲又草创了文字,建立婚嫁制度,发明渔猎工具,教民驯养野兽,让人类从此摆脱了愚昧,走向文明。后来,伏羲带领部落一路游历,阴阳八卦的智慧由此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文化的本源,天水古城也有了“羲皇故里”的美名。
飞将军故乡
天水不仅是孕育人类文明始祖的地方,也走出了一位勇武的将军。
西汉时期,地处边陲的天水一带经常遭受匈奴侵扰,百姓因此颠沛流离。出生于天水的李广,目睹百姓疾苦,从小便立下保家卫国的志向,同时也积极付诸于行动。他常常练习视力和射术,多年不辍。这给他在以后与匈奴的战斗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29年,李广西出雁门抗击匈奴时,受伤被俘,被绑在匈奴两马之间的担架上。性命垂危之际,李广诈死,等待时机。就在匈奴上前察看的一刹,他腾身跳起,飞身上马,张弓搭箭,将敌兵全部射杀,最终得以生还入塞。这次精彩的逃脱,让匈奴畏服,李广也因此得了“飞将军”的称号。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的骁勇善战,不仅稳固了汉室江山,还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屏障,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扫清了障碍,他的家乡天水也得益于此,成为丝绸之路南线最繁忙的商贸通道。
前秦王兴儒地
天水不仅诞生了勇武机智的将军,还有宽容仁厚的君主。这位君主便是前秦王苻坚,他让儒学在天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前秦时期,天水一带各民族杂居,纷争不断,人们崇尚武力,民族仇杀此起彼伏,就连孩童也沾染上了戾气,一言不合就开打。苻坚8岁那年,曾见过一场激烈的纷争,正欲上前拉架之际,一位老儒生上前来,三言两语就让孩子们平息下来。这件事情,让苻坚意识到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于是他拜老儒生为师,潜心研读儒家文化,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
在他即位之后,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根本,制定了礼治建设,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寒门士人,都能得到重用,原本战乱频发的前秦,很快就出现了劝业竞学、养廉知耻的风气。儒学的兴盛让天水这座西北武城,有了文人的细腻。从隋代到明清,走出了150多名文武进士,无数既能执笔、也能从戎的古城人,从家乡出发,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孕育了伏羲的天水古城,诞生了中华民族的初始文明,走出了智勇双全的将军,还出现了仁爱宽厚的君王。如今的古城,文庙、书院依然静静矗立,在岁月的沉淀中,这座古城以自己的方式兼容并蓄地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