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龙宫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
李家龙宫坐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宫廷式建筑,称其为宫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
龙宫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李家龙宫的地位由此可见),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主祭堂上悬挂“陇西堂”巨匾。自古李姓族人均在李家龙宫祭祀祖先。
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随着李唐王朝的没落,陇西李氏族人不得不举族南迁,李家龙宫随之数度遭劫,变成一片废墟。如今李家龙宫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仍然堆积厚厚的瓦砾,有的地方厚达十几米,当地人称为“瓦渣坡”。宋、元时期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
明万历五年,李氏后裔时任陇西知县的李汝相倡导筹资,重建李家龙宫,由于大唐盛世已去,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重建后的李家龙宫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耳、陇西房始祖李崇、纯阳真人李琼等李氏先祖牌位,香火甚旺。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
清顺治五年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龙宫现存脊兽均为北宋时期的砖雕,其形态生动,笔法简练,线条流畅,雕工精细,保存完整,为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极具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
1993年以来,陇西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李家龙宫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陈列了“陇西李氏文化展览”,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
也许是岁月的巧合,也许是李家龙宫“真龙之气”的凝聚生发,龙宫院内一株百年沙柳,低回蜿蜓,盘根错节,如长江隐雾,气势磅礴,酷似一条临涧饮溪的苍龙,当地人叫它“龙树”。
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李家龙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