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葬群。从土层和出土器物判断,这些墓葬处于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距今约1800年。
墓葬群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区工地,属于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已清理出90多座包括商、汉、魏晋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其中有18座不是典型的中原汉族居民墓葬。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文博馆员申文喜介绍,大司空村早在商代就是人类聚族而居的地方,发现过大量的房屋、墓葬、灰坑和道路遗迹等。这18座墓葬都属于小型砖室墓,是在商代遗址上层被清理出来的,因此年代晚于殷商时期。
随葬品中有带直立双耳的青铜鍑和铁鍑,它们是游牧民族为迁徙方便吊挂使用的炊煮器皿,是匈奴、鲜卑族等典型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在中原地区很少出现。墓葬中还发现了铁制短剑、玛瑙串珠等,都属于游牧民族的特色生活用品。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定居在中原的、汉化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家族墓地。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大司空村就发现过一座有游牧民族特色陪葬品的墓葬,但像这样大规模的墓葬群在安阳还是首次发现。墓主人究竟来自哪里,为何迁徙到了中原地区?考古人员表示,这些疑问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申文喜介绍,墓葬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的人体骨架,初步判断是一名身高1.6米多的男性,目前已邀请体质人类学学者对人骨进行专业测量和比对,这批古人的族属问题有望得到准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