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究竟在哪里?赫赫有名的凉州造像又是怎样的尊容?两个初来乍到的北凉菩萨,为什么和内地的菩萨形象大不相同?从印度到龟兹,从龟兹再到凉州。凉州造像又如何影响了全国的石窟营造?石窟鼻祖,巍然端坐,庄严的目光默默承载着凉州1600年风雨。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天梯山南麓,始凿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现存18窟,以13号大佛窟为中心,分上、中、下三层布局。其中,北凉洞窟以1、4、18窟为代表,为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分4层,下层为方形基座,上三层逐层收分直通窟顶,且四面均开龛造像,是中国内地较早的中心柱窟。北凉时期的佛教壁画的人物采用凹凸法晕染,衣纹线条采用传统的线描技法,着色以平涂为主,是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产物。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也是“凉州模式”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
天梯山石窟第1、4、18窟发现的北凉时期菩萨壁画像,说明了天梯山石窟确为北凉沮渠蒙逊所开凿的凉州石窟,进一步证实了凉州石窟和印度、西域以及其它有关早期石窟一脉相承,对研究我国早期石窟的源流和渊源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86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提出,自沮渠蒙逊在凉州南山开窟造像始,在我国新疆以东地区逐渐形成了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模式——凉州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天梯山石窟为代表,包括张掖金塔寺、酒泉文殊山、玉门昌马等石窟在内的北凉时期石窟遗存。
石窟艺术源于印度,随佛教东传,经新疆传入河西。五凉时期,自张轨始,尊崇笃信佛法。北凉沮渠蒙逊,亦好佛法,在凉州南山兴凿石窟,以天梯山石窟为代表的“凉州模式”诸多石窟,先后在河西地区开凿传播,影响了中原石窟艺术风格,成为石窟艺术神圣的殿堂。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