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余姚举行。经考古发掘,井头山遗址距今7800年至8300年之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是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沿海最早的贝丘遗址,它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再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
据介绍,井头山遗址埋深5米至10米,是已知我国沿海地区埋深最大的遗址,突破了以往对我国沿海地区史前遗址时空框架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其钢结构发掘基坑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米,内部按照5×10平方米的规格布方,共750平方米。
目前,遗址内已发现灰坑、橡子储藏坑处理坑、烧土堆、烧土坑、器物加工和食物处理点等遗迹10多处,还有大量当时先民食用后丢弃的各种海生贝类、人工制品(如陶器)等。动物碎骨头也较大量的发现。
对该遗址的发掘,可较清晰地复原出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的特征。据悉,该遗址出土的遗物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当时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蚶、螺、牡蛎、蛏、蛤、蚝等),胶结牡蛎壳的粗砾石块。以及用大型贝壳加工磨制的一些贝器(铲、刀、圆形饰片等);动物骨头数量不少。较多碎木块、木棍、木条、小树枝条、木炭块和木炭颗粒,以及橡子、麻栎果、桃核等果核、少量炭化米、杂草种子等植物遗存。
第二大类,人工制品,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
第三大类,除贝壳以外的动物碎骨头也较大量;还出土较多碎木块、木棍、木条、小树枝条、木炭块和木炭颗粒;还有不少编织物、绳子的原料(芦苇杆、芒草杆、还有一些植物纤维等),以及很多的植物种子、果核(橡子、麻栎果、桃核、少量炭化米、稻谷壳、水稻小穗轴、以及漆树、黄连木、猕猴桃、紫苏、灰菜等木本、草本植物的种子)等遗存。
专家表示,井头山遗址可较清晰复原出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特征,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全新世早中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早期人类适应海洋和开发海洋的生业模式,以及探索河姆渡文化的来源、确立先河姆渡文化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井头山遗址除自身重大历史和学术价值外,发掘过程也颇具意义。这是一次钢结构围护基坑工程成功运用于超大埋深地下遗址的考古发掘,为深埋的遗址考古发掘在方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由此,井头山遗址发掘与南海1号沉船发掘、四川江口张献忠沉银遗址发掘清理一道成为我国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特殊对象考古发掘的3个经典范例,在国内沿海环境下的史前遗址考古中具有首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