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没在历史烟云中的醇亲王府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6-02 10:27:28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醇亲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醇亲王家族是清末王族中声名最为显赫的一支,因为光绪、宣统两个皇帝都出自这个家族。醇亲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醇亲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醇亲王家族是清末王族中声名最为显赫的一支,因为光绪、宣统两个皇帝都出自这个家族。醇亲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的由来


  这座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44号,最初是清康熙年间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邸。嘉庆皇帝在位时将此宅赐给了他的弟弟成亲王永瑆。按照清代的制度,王府和大臣宅邸的建筑有许多区别,成亲王按照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重建、改建工程。由于成亲王的爵位不能“世袭罔替”,也就是当始封王去世后,每向下传一代,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当降到第四等爵位贝子时,王府由内务府收回,待传到第七等或第八等爵位时,终止世袭。同治年间,此宅便被内务府收回,不久便成了醇亲王奕譞的王府。由于奕譞排行第七,这座王府也俗称“七爷府”。


  由于同治皇帝死后无子,慈禧太后选了奕譞的次子载湉入继帝位,年号光绪。为此,慈禧特下优诏给醇亲王世袭罔替的待遇,当奕譞去世后,他的五儿子载沣便顺理成章承袭了醇亲王爵位,仍住在这里。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光绪皇帝也没有儿子,载沣的儿子溥仪成为皇位继承人,年号宣统,他就是清代的末代皇帝。由于溥仪年仅3岁,载沣便被任命为监国摄政王,所以这座王府在当时又被称为“摄政王府”。


醇亲王府


  该王府坐北朝南,东部为府邸,西部为花园,花园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是主体建筑,自南而北建有街门、外院、王府正门、银安殿、配楼、后院、神殿、神库、佛堂等建筑,这些建筑都较高大,显得雄伟庄严,但不适合生活居住,只是各种庆典时在这里举行仪式,例如每月都要在神殿举行一次非常隆重的祭祖大典,现为国家宗教事务局。


  西路为生活居住区,自南向北有“宝翰堂”、“九思堂”、“思谦堂”三个院落。“宝翰堂”又名“大书房”,北房五间,载沣当年用作客厅及书房。1912年9月11日,孙中山到醇亲王府访问载沣时即在宝翰堂会晤。孙中山希望载沣在五族共和的基础上携手合作,致力于国家富强。孙中山的倾心长谈,对载沣后来选择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醇亲王府


  九思堂是住宅的正院,是第一代醇亲王奕譞夫妇居住的地方。九思堂这个堂名是奕譞题写的,反映出他谨慎小心的处事原则。后院思谦堂为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夫妇的居住地。


  东路建筑数量较少,前为任真堂,被称为小书房,是家中子第读书的地方,供有“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后为树德堂,溥杰先生曾在此居住。


醇亲王府


  前面讲到,末代皇帝溥仪是载沣的儿子,是在这里出生的,于是这里成为“潜龙邸”,潜是潜水艇的潜。按照清朝的制度,“潜龙邸”不允许其他人居住,只能改作宫殿和庙宇。因此,载沣也应该迁出这里,另建王府在中海集灵囿,可是还不等新王府建成,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宣告结束,载沣也就没有搬家。


  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对王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保养,使它成为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2006年该王府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标题: 隐没在历史烟云中的醇亲王府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0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