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典故: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是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常用此语。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元康年间依附权贵贾谧,成为文人集团“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洛阳纸贵的典故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左雍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起初,人们还不知道左思的《三都赋》是篇杰作。左思把它拿去向当时著名学者皇甫谧请教。皇甫谧读后,十分赞赏,还给它写了一篇序。接着,张载为“魏都”部分作了注,刘逵为“蜀都”、“吴都”两部分也作了注,还写了序,卫瓘又给它写了略解序。同时,文史界权威人士、官为“司空”的张华,对于左思的这篇杰作,也大加称誉。《三都赋》于是出名。
著名文学家陆机本来看不起左思,读了《三都賦》后,不由得拍案叫绝。经这些名家们的推崇,左思的这篇杰作,很快地流传开来,京城里的文士书生,以及官家富户的子弟们,纷纷抢先抄录,唯恐落后于人。洛阳的纸价,顿时上涨。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