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纱灯制作选材严格,制作讲究,是安康地区一项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民间手艺。4月28日,安康一位民间手艺人将16盏亲手制作的竹纱灯赠送给安康市汉滨区非遗陈列馆,并希望在龙舟节前展示给大家。
汉滨区制作使用竹纱灯的习俗流传已有上百年。竹纱灯看似造型简单,制作起来还是很有讲究的。从竹子、木材、皮纸、和牛羊皮的选材都需要严格筛选,制作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锯竹圈、划灯蔑、扎灯笼、糊皮纸等20多道工序一道都不能缺,尤其是这个滚胶糊纸,必须在天气阴凉的条件下进行。
如今,受现代工艺技术影响,制作竹纱灯的民间手艺人越来越少。家住安康市汉滨区大同镇三村村的朱保强今年62岁,是目前汉滨区已知的唯一一位不间断从事竹纱灯制作技艺的民间手艺人,他制作竹纱灯已有50余个年头,技艺娴熟,由他制作的竹纱灯骨架匀称、造型圆润、透光性好、结实耐用,至今仍受到周边群众的喜欢。
4月28日,朱保强和家人来到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现场展示竹纱灯制作技艺,并向陈列馆赠送了入夏前他亲手制作的16盏竹纱灯,希望能在安康龙舟节和文化遗产日之前展示给大家,让更多年青人关注这门已在汉滨传承百余年的传统手艺。
据汉滨区非遗陈列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后,汉滨区非遗陈列馆在坚持定期和预约开放的同时,将继续依托‘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遗’这一品牌活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讲座、展示、体验、宣传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汉滨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