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吉祥花钱的文化内涵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7-12 10:13:33  来源:《吉语花钱》  作者:宋康年
核心提示:“花钱”,又名厌胜钱,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却属于中国古钱币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有一种吉语花钱,主要是以各种吉祥文字和图案为主题来铸造,它代表着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古人对美好生话的向往与祝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花钱”,又名厌胜钱,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却属于中国古钱币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有一种吉语花钱,主要是以各种吉祥文字和图案为主题来铸造,它代表着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古人对美好生话的向往与祝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独占鳌头花钱(正、背)


  圆形方孔,阔缘,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正面阔缘,“独占鳌头”四字直读,背面细缘,文昌魁星(俗称文曲星)头戴奎冠,身着衣袍,一手持笏板,一手握笔,立于鳌头之上,其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整个钱体制作规整精细,字口深峻,纹饰清晰,包浆熟旧,堪称花钱中的精品。


  “独占鳌头”这一词原为成语典故,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鳌头,指过去宫殿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笫三名则为探花。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等人,而状元在前面,正好是鳌鱼浮雕的头部。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云:“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另有古诗云:“一色杏花香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充分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于多少文人学子来说,可谓是:“十年寒窗锥刺股,一举成名天下知。”


桂子兰孙·荣华富贵花钱(正、背)


  直径40毫米,厚3毫米。钱文楷体,字迹清晰,苍劲有力,气韵不凡。面文“桂子兰孙”,背文“荣华富贵”。地章洁净,外缘精整,穿孔方正,制作精细,堪称吉语花钱中之逸品。


  桂子兰孙,兰桂指的是芝兰和丹桂,即对儿孙的美称。古人称子孙昌达,谓之兰桂腾芳,同时因兰桂皆有异香,又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萧统《文选·刘越石·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顾炎武《哭顾推官》诗:“二子各英姿,文才比兰桂。”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作夫妻天长地久,还愿取桂子兰孙满玉田。”


  荣华富贵:《辞源》云:“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从钱文上看,这枚花钱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于子孙后代荣华富贵的憧憬和祈盼。该花钱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一般市场行价3000元左右。


阿弥陀佛·长命富贵挂花钱(正、背)


  通高54毫米,宽45毫米,厚2.2毫米。该花饯顶部为帽冠式,冠顶部有一穿孔,可系绳佩戴。下部为圆形无穿孔,正面为直读“阿弥陀佛”四字,背面为直读“长命富贵”,面背中心均有阴阳鱼纹图案。整个花钱制作精美,造型别致,钱文吉祥,充分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朝时佛教极乐世界的思想兴盛,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的信仰之上。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宋元以后乃至明清时期,花钱中心出现了阴阳鱼图案,更加表达了民族文化中的深层意蕴。长命富贵,是既长寿又富责的意思。正如《旧唐书·姚崇传》中记载:“求长命得长命,富贵得富贵。”充分体现了人们对长寿之企盼,又渴盼富贵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从这枚挂花钱的文字及图案上,不难看出明清时期佛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迹象。该花钱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一般市场行价在1000元左右。


  厌胜钱因其具钱形,为藏家所青睐,并日渐成为收藏新贵。因为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对它的研究和收藏,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是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种追求和探索。由于花钱较为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间也极其可观。


  如今的花钱被命名为“中国民俗钱”,这一词最早见于陆昕在1990年代末《花泉六品》一文中,此后中国钱币学会、北京市钱币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和北京市古钱币博物馆也曾多次以“中国民俗钱”命名召开学术会议和布展,得到中国泉界的普遍认可。


 

本文标题: 中国古钱币——吉祥花钱的文化内涵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21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