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大院位于旬邑县(旧称三水)唐家村,是我国目前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之一。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它的建筑雕刻艺术,堪称中国民居和建筑史上的典范。对研究清代建筑结构、雕刻艺术和风土民情,有很高的价值。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陕西省少有的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代民居之一。
“唐家有个九弯弯,一脚踢了十三万”、“五五郎,十三娘,孙子替爷拜花堂”……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在清代一个极尽奢华的家族——“三水唐家”。
唐家大院修建于明末清初,为当地唐姓财主的私人宅院,现存两进相毗连的三院和其它两院共五院房子、150余间、1483平方米,以及三品盐运使唐廷铨陵墓和石牌坊各一座。
整个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为一体,整个庭院、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木、砖、石雕、造型优美,巧夺天工,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
唐家第四代唐景忠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布全国13省50多个县,商业街坊达90余所,人称为“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方不歇人家店”。第四代人唐景忠于清乾隆60年(1795年)曾被报为百万富翁,亲赴北京参加皇帝举行的“千叟宴”,并被恩赐为七品官。
唐家在清嘉庆年间,全家不过60口人,就雇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现在的红旗轿车)66辆,真是“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
由于唐家有钱有势,故而其所建宅院均极其考究,从道光5年(公元1825年)开始修建唐家大院,每天参加修建大院的铁匠、木匠、画匠等十几个工种多达340多人;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各种工匠增加到3200多名。直到同治7年(公元1868年)才基本告一段落。其间历时43年,共建宫殿式庭院87院,约2700余间。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院内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则雕有“八骏马”、“华山对弈”等。还有牡丹、梅竹、旱莲花等浮雕作品,这些雕刻,形态各异,但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当大院建成后,唐家又专门盖了一座大型戏楼唱戏庆祝,一气唱了三个多月。
这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在极度挥霍中逐步破落。家中重金购置的各种家什物件和宝贝几经沧桑,也已几乎散失殆尽。现在的唐家大院已辟为民俗博物馆,包括幸存下来的两间比邻的三大院和其他两大院共5院、150余间的次等房舍、陵墓一座、一批珍贵文物和许多值得观赏的匾额、楹联等。而唐家后裔则大多居住在唐家村里,靠勤劳耕作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