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中国古建筑专家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铃曾说过“吾民族之文化进展,其一部分寄之于建筑,建筑于吾人最密切,自有建筑,而后有社会组织,而后有声名文物。”其创立的营造学社不仅是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研析解读,更是对中国传统古建技艺的传承和弘扬。
可见从古至今,建筑对于人类来说不仅仅是居住的砖瓦结构体,更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艺术结晶。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灵魂,建筑是物,风水是魂。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始终是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风水便是古代先哲们研究天文地理与人类休养生息的一门学问,其核心是气场的优选和优化组合。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崇高的基本观念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社会公共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组成了所谓的“天人合一”。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决定了人们传统的居住观,就是人为营造的环境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在其基础上再加上传统宗教色彩和民众信仰,逐渐演化出了风水学说。
风水学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风水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其积累了先民相地的实践经验,承继了巫术占卜的传统信仰,揉合了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的析理学说,阐明了龙脉、明堂、生气、学位等形法术语,通过审查山川形势,地理脉络,时空经纬,以择定吉利的聚落和建筑基址。上至高堂庙宇,下至村宅民舍,都深受风水意识的制约。
故宫这座大型宫殿建筑群,是明清古代建筑建筑的最高典范。不论是建筑形制还是造物技术都是当世之绝唱。故宫在修建之初严格尊崇儒家思想,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建设布局。前朝,是指百官议政的朝堂;后市,是指皇宫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日常的生活用度;左祖,是指皇宫左面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右社,指皇宫右边,皇帝用于祭祀的社稷坛。
从空中俯瞰整个紫禁城,紫禁城的中轴线就是整个京城的中轴线,沿着这道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为“外朝三殿”。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而称为“内廷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建址于轴线之外,突显皇权至上。且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清、宁二字都是安定、详和的意思。
由于中国民间的建筑没有宫廷建筑庞大的体量,所以民间的风水匠师更多关注庭院空间的排布,绿植与磁场的加持。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运用风水理论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以影响。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
风水学不仅规范了我国古代建筑,而且渗透了我们今天的建筑、规划的设计。只有形神兼顾,匠意兼具,才是真正的华夏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