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意境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7-20 15:07:58  来源:建筑名苑浙江旅游院
核心提示:西方建筑的代表是教堂,中国建筑的代表是宫殿。前者大部分构建都是石头,而后者则以木结构为主。教堂越建越高,几乎穷尽了石头材料的极限,而中国宫殿则重视横向的延展,通过群落来展示整体的力量。教堂的内部空间变幻多端,幽深莫测,宫殿的群落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西方建筑的代表是教堂,中国建筑的代表是宫殿。前者大部分构建都是石头,而后者则以木结构为主。教堂越建越高,几乎穷尽了石头材料的极限,而中国宫殿则重视横向的延展,通过群落来展示整体的力量。教堂的内部空间变幻多端,幽深莫测,宫殿的群落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教堂让人仰视,宫殿让人置身其中……东西方建筑有太多的不同,从外观、体量到文化内涵和发展逻辑。


  我们谈到建筑,往往都是从材质开始的。比如,石头或木头的柱子、抹灰的墙、瓦的屋顶……材质的质感、色彩、光泽、纹理等都是构成建筑形象美的要素。



  对于建筑的形体,我们从组成建筑的点、线、面、体的主从、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对位、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和光影等构图规律入手,从而找到它的规律和风格。


  比如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四锥体,它的四个立面比较简单。中国佛塔也突出它高耸的形体,欧洲也不乏塔式建筑,但其中的区别在于,中国塔的层层屋檐形成了很多水平线,轮廓饱满而富有张力,后者则一味瘦高,突出升腾之势,显示东西方建筑不同性格特征。


  对于建筑体量来说,不同体量,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但是并不是体量越大越好。欧洲教堂的体量都大得惊人,而中国建筑单体体量都不大,显示出中国哲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


  对于由墙壁、屋顶、地面等建筑合围而成的内部空间,老子有非常经典的说法:“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人说,空间就是建筑的一切。这个说法有些绝对,但不无道理。


  空间的大小、形状、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都可以对情绪产生直接的作用。


中国建筑的形象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梁架主要为抬梁式和穿斗式,抬梁式主要用在规模较大的屋宇如殿堂,而后者则多用于民间建筑如厅堂,南方较常见。


抬梁式vs穿斗式


  中国建筑的形体,有五种基本形式:


  1、硬山。两面坡,坡面在山墙处终止;


  2、悬山。两面坡,屋面在山墙处外挑。附属建筑用的比较多;


  3、庑殿,四面坡,主要用于皇家建筑,庄重严肃;


  4、歇山。下部四面坡,上部为悬山或硬山,生动活泼,主要用在主殿前后的次殿或两侧配殿;


  5、攒尖。建筑平面为方形正多边形或圆形,屋顶向平面中心聚成尖形,庑殿、歇山、攒尖都可以做成重檐,以加强气势。



  中国建筑屋面通常都是凹曲面,从上至下屋面,中部微凹,在水平下上,一般也是中部微凹。屋角都向上翘起,南方的翘度尤为显著。屋顶正脊两端多用鸱尾。斗拱是承托屋檐跳出的构件,栱是从柱头伸出来的弯木,最上一两层为斜木,称为昂。


  就建筑的内部空间来说,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不够丰富,几乎都是一个个简单六面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人也尽可能做出更多变化。比如山西五台山堂佛光寺大殿,这座大殿非常重视建筑与雕塑的默契额,四片梁架划空间为五部分,每部分都放置一组雕塑,塑像的高度经过精心设计,使其与空间相适应,同时考虑到参拜者的合宜视线。大同辽金华严寺大殿、太原晋祠圣母殿等都有类似精妙的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


  中国传统建筑受到木结构的影响,内部空间不够丰富,但是,外部空间却类型多样。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建筑有机组织起来,各个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方式/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中国汉族民居主要有院落民居和天井民居。


  北方院落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四合院还显示出很强的向心凝聚的气氛,也是中国大多数民居的性格表现。北京四合院多有内外院,外院横长,宅门在前左角,进门迎面有影壁,外院有客房、仆人房、厨房和厕所。通过垂花门进入内院,北面正房为堂屋,左右两侧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耳房也常做书房。后院两侧为厢房,住晚辈。



  南方院落民居多有一个或者多个院落合成,比如浙江东阳有十三间头民居。南方大型院落民居一般分为左中右三路,中路为主,由多进院落组成。宅内各小庭院中堆石种花,庭院深深,细雨霏霏,花影扶疏,清风飘香,格调甚为高雅。


  南方盛行的天井民居,其实也是院落。南方因为炎热多雨,人稠地窄,民居布局重视防晒通风,防火,因此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天井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正房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见天日,各屋都向天井排水,称之为四水归堂。外围高耸马头山墙,用于防火。


中国的园林


  园林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汉代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山水画对于园林也产生了影响。


  园林的性质有三个点:士人、诗意和写意。


  中国园林大部分是为了满足文人精神的要求,贯穿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诗意是指园林通过一种诗意化的方法来体现文人意趣。园中经典多以松菊、舒啸、寄傲、倦飞、探春、赏幽、风月、秀野、洁华之类为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之类,谓之九客,显示出失意文人的生活情调。



  中国讲究诗画一体,故中国园林都与山水画密切相关。宋代园林山形逶迤厚重,重在意境,不像明清多用怪石叠山。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范。造园家以计成和张南垣最为知名,前者的《园冶》是最重要的专著,其精髓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意在以自然山水的构成法则来经营人工山水,使之具有真山真水的动人意趣。


  江南私家园林有几个特点:


  1、规模较小,曲折有致,小中见大;


  2、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


  3、园主多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诗会画,善于品评。


  中国传统建筑群总体布局强调规则对称,而园林则是自由的。西方正好相反。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对于园林的构思创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中国的古代城市


  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街道都是正南正北,方位比较好掌握,当然也有个别城市不是如此。中国古代城市代表作是唐长安城和元大都。地方城市虽然不及都城宏伟,但也颇有成就,比如,沈阳的中卫城、山西大同、河南商丘、山西平遥等。


  虽然每个城市有较大不同,但是基本上都遵循了《考工记》中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中国的环境艺术


  中国古代没有环境艺术的说法,这是一个舶来品,大致是指铺陈在室外的某种装置。其实,环境艺术的关注对象包括室内和室外,主要是室外。


  环境艺术其实是一种观念,只要运用这种观念或方法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是环境艺术作品。


  环境艺术是一个融时间、空间、自然、社会和各相关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一个各种要素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环境艺术中,建筑不能只完善自己,还要从系统的概念出发,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工艺美术、书法和文学的作用,统率并协调各种因素。



  环境艺术比较重视自然与人工,物境与人文,局部与整体,小与大,内与外的结合,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表现与再现的结合等。


  中国传统建筑在取得过独特的伟大成就以后,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20世纪初,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前中国建筑面临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应该反对不承认建筑是一种艺术。现实的建筑创作,不仅应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对于那些处于高层级状态的建筑来说,还必须补充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和文化等要求,作为创作的追求和品评的标尺。另一方面,也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其艺术性,违反建筑本性,将建筑整体当成一种纯粹艺术,以突出自我表现,追求新、奇、特、怪为目的。


  中国建筑应回归建筑本身,在创作的过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等要求,都是考虑的前提。


 

本文标题: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意境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27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