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案例观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7-28 13:37:53  来源:城市怎么办  作者:杭州城研中心
核心提示:1931年,第一届历史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雅典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其开宗明义第一条,明确提出:建筑物的使用有利于延续建筑的寿命,应继续使用他们,但使用功能必须以尊重建筑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为前提。

  1931年,第一届历史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雅典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其开宗明义第一条,明确提出:建筑物的使用有利于延续建筑的寿命,应继续使用他们,但使用功能必须以尊重建筑的历史和艺术特征为前提。


  这一对历史建筑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的理念,在此后诞生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宪章、宣言、共识,以及政府层面出台的各类法律、法规、政策里,都得到了程度不一但无可辩驳的宣扬,可谓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如果有人说要把文物建筑进行玻璃橱窗式的标本式保护,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文物建筑只有继续用起来,才能活下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唯其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但问题是,在具体执行的层面,借着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利用之名,行对文物建筑进行破坏拆改之实的现象屡禁不止,拆老城、建新城,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徒具形式毫无内容、空有皮囊没有灵魂的文物建筑保护现象屡见不鲜。问题的成因,究竟是管理者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还是权衡之下终使文物建筑让步于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短期利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保护利用,才是以尊重历史和艺术特征为前提?


杭州通益公纱厂旧址(现为杭州手工艺活态馆)


  2017年1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旨在促进文物合理利用,推动文物建筑开放。经过两年多的试行,国家文物局对导则进行调整优化后,于今年1月正式向全国印发。《导则》“总则”明确:文物建筑开放应有利于阐释文物价值、发挥文物社会功能、保持文物安全、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在不影响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文物建筑进行参观游览、科研展陈、社区服务、经营服务等活动。《导则》还对文物开放的条件、使用的功能类型、开放方式和要求、日常管理与维护等一一作出了明确,是我国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指南。


  作为我国文物保护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期望殷殷之下,大匠不仅与人以规矩,还希望能使人巧。从2017年发布《导则》试行版之后,国家文物局就着手《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指南》以开放条件、功能适宜、价值阐释、业态选择、社会服务、工程技术、运营管理七大要素为纲领,选取全国各地文物建筑开放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40多处,参以图文并茂的解读,力求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2019年12月,在杭州天元大厦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议上,《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正式对外发布。


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在列入《指南》的40余处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中,位于浙江省的有6处,约占七分之一。其中杭州有3处,占浙江的二分之一。这6处列入《指南》的优秀案例是:杭州胡庆余堂、“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通益公纱厂旧址、瑞安心兰书社、松阳古村落、海宁陈氏宅第。


  浙江是不可移动文物大省。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6万多件,其中浙江达7.3万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来看,浙江不仅是不可移动文物大省,还称得上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大省。我们从杭州胡庆余堂、瑞安心兰书社的做法中,可以略窥其中的经验。


  杭州胡庆余堂的开放利用模式


杭州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位于杭州吴山脚下,创办于1878年,原为三进院落建筑,现存两进院落,是我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晚清商业古建筑遗存。在对胡庆余堂所在的吴山区块进行保护利用问题上,杭州在1980年代、1990年代曾进行过两次探索,因在如何兼顾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着重保护整体风貌和特色”的原则存在争议而搁置。


  进入新世纪以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河坊街大井巷传统建筑群落保护区的改造重新提上议事日。经过深入研究,决定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区域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保留部分现有居民、保护好历史遗存和究竟环境的基础上,恢复其商业功能,建设成能充分体现杭州历史积淀的传统商业文化街区。


  对应河坊街大井巷历史街区的整体氛围,胡庆余堂的保护利用可谓相得益彰、曲尽其妙。考虑到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访医问药、参观游览的行为方式,胡庆余堂的一进院落作为营业空间,沿袭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古老的商业文明,成为仍然生动地深度参与现实生活的历史场所。胡庆余堂的二进院落原为制药工厂,经改造已成为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博物馆分成中国药学史陈列厅、药材陈列厅、表演厅共三个部分,其中表演厅是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性而专门设置的,同时也是联接博物馆与药局的交流空间,巧妙有效地利用了古建筑格局。一进、二进分别作为药局和博物馆,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使胡庆余堂成为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活态馆。历经140多年,吴山脚下胡庆余堂仍然人来人往、药香不绝,这是对其作为文物建筑成功实施开放利用最好的证明。


  瑞安心兰书社的开放利用模式


瑞安心兰书社


  瑞安心兰书社原为清同治年间建立的一座公共藏书楼,由当时的瑞安社会名流许启畴、陈虬、陈国桢等26人,于1872年筹资创办。心兰书社建立了完整的资金制度、借阅制度,管理模式接近现代图书馆,免费向瑞安以及周边人士开放,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秉持“文物活态利用”的宗旨,心兰书社经过修缮后,于2014年9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其活态利用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重新恢复其原有的藏书、读书和借书功能,将心兰书社融入到首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建设中,在书社内开辟出图书阅览和借阅的公共区域,现有藏书量达5000多册。二是营造阅读氛围,通过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开展系列阅读朗诵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到阅读中来。三是为附近中小学生提供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场所,彰显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四是开设心兰国学堂公益课程,通过经典诗文朗诵、学习香道茶道、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等形式,把书社打造成为一座文化学习综合体。


  如果说文物建筑因其体量小,在开放利用上易于操作,那么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将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如杭州的清河坊、大兜路、小河直街、桥西等历史文化街区,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传承了历史内涵,赢得广大游客和外地城市管理者的赞誉。国内不少城市,结合自身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在保护利用上各有不同的侧重,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以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深圳南头古城为例。


  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的活化利用模式


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老门东街区


  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是六朝以来南京繁盛的居住区,城区内风貌尚存,街巷肌理清晰,能够集中反映南京明清老城的传统风貌特色。该城区内明城墙、夫子庙、秦淮河、传统民居是南京知名的重要历史地标。


  南京在对老城南历史城区进行有机更新时,根据其历史文化和街区格局的特点,采取的是市井文化延续和活化策略。一是对市井街巷格局进行精细化保护与更新。具体表现在:将街区内建筑分成文保、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一般建筑四级,分别施以修缮、修复、整治、改建的对策;保留街巷宽度、走向、与建筑的肌理关系,延续市井肌理风貌;对不同的街巷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策划,引入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形成片区更新的动态维护。


  二是做好非物质文化的复合化传承与发展。老城南历史城区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市井文化、儒学文化、名士文化等,在活化利用过程中,通过与展示活动、消费休闲、售卖体验等相结合,使其既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又与现代生活相融。三是推动商业载体的综合化引入与提升,引入曲艺文化、咖啡文化与原有文化互为交融,使传统与现代交织,展现新的活力。


  深圳南头古城的更新活化模式


深圳南头古城


  深圳南头古城在明朝晚期、清朝、民国一直是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文化源头。2011年,深圳公布《南头古城保护规划》,明确“就地保护、活化利用”原则,运用“城市触媒”的理念,以城市策展等为触媒对南头古城进行更新活化。尽管在更新改造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一是实施渐进式微改造,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点触式的改造进行活化更新,保护历史文脉。二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企业、社会机构协办,引发居民、经营者自发参与。三是通过打造品牌,引入展览、演出、活动等文创功能,促使历史城区发挥文化旅游潜力。


  在以城市策展为触媒的历史城区更新活化策略中,关键是如何做好触媒元素的有效利用。对于区域内建筑物,文物建筑和符合城区所需功能的应予保留,成为最真实的展品,否则应进行功能置换。对于公共空间,应通过建立标识导览系统、疏通街巷提升功能等,重塑社区活力。对于商业业态,原有餐饮等功能应进行升级,同时引入文创产品等活化业态,甚至结合策展引入高端业态。对于展览活动,通过形象标识系统、网络媒体等,扩大其文化内涵的传播,从而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

 

本文标题: 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案例观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3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