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 揭秘古人是怎么考试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8-19 13:52:02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自古以来,不论哪个朝代,对于人才都是大力培养重视的。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所流传下来的部分优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我国和世界各国所沿用和发展。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学生们必经的考试。在这一次的考试中要考察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所有的知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考试成绩作为进入各个大学的门槛更是成为了广大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竞争和攀比的对象。


  自古以来,不论哪个朝代,对于人才都是大力培养重视的。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举制度所流传下来的部分优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我国和世界各国所沿用和发展。




  先说起源,在隋朝以前,朝廷官员大多在名门权贵里挑选,无论优劣,只要有背景,家世显赫就能当官,这就导致滥竽充数,真正有才学的得不到重要,关键会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后来,隋文帝跟朝臣商量,开始用分科的方式来招揽有学识的人才,形成最早的科举制度。分为院,乡,会,殿,四个等级。


  一开始还分好多学科,分不同的方向,经义,文学,算学等,到了明清,学科就固化成一种了,就是八股文,只讲孔孟圣贤,学子们就再没有自由之思想,选拔的都只有酸腐之人,为权势所用。而且,古代科举考试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这就把所有女性人才拒之门外,给国家发展浪费多少人才机会,当然在那个古代男权社会是无法避免的。



  到了唐朝,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创造了大唐盛世,科举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社,增加学员。武则天则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唐代考生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出身的曰“生徒”;二是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的“乡贡”;三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制举"。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州、县的地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的礼部考试)--吏部复试。



  到了宋朝,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


  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这就是天子门生的来历。



  发展到明清时期,在明代八股文是乡试和会试的头场考试项目,所以对八股文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了考生能否考中。


  八股文其实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但不是现在所说的龙头、猪肚、凤尾。而是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题目也都是在四书五经中选出。


  直到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首次加入了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学。


  但是科举制度一直与许多人的利益连在一起,直到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局指导才被完全废除。

 

本文标题: 古代科举考试 揭秘古人是怎么考试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40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