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古代人吃什么消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8-21 10:50:25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花镀
核心提示:消暑是我们夏日生活的一大主题,那么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吃什么来消暑呢?本期我们来了解下古代消暑食物。

  夏日炎炎,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空调房内吃西瓜、吃冰淇淋,各色花样的冷饮成了我们的最爱。


  消暑是我们夏日生活的一大主题,那么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吃什么来消暑呢?本期我们来了解下古代消暑食物。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皇宫贵族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因贮藏冰块非常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冷饮的人并不多。


  有了充足的窖冰,古人自然就有了在夏日用冰、吃冰防暑降温的习惯。周朝时,冰制品成为了上层社会的夏季奢侈品。每到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举行颁冰仪式,将冰赏赐给王公贵族,以示皇恩。


  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一句“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是说滤去酒糟的米酒冰镇后喝起来清凉又美味。


  当时的冰镇饮品,并不是把冰块切小以后直接放进酒水里,而是需要用到“冰鉴”来“湃”上一段时间。“冰鉴”可以视作是当时的冰箱。使用时,将冰块置入鉴内,再将盛装了酒水或瓜果的铜缶放入其中。不过这种享受非常奢侈。


冰鉴


  隋唐时期,城中开始有卖冰的铺子,《唐摭言》中提到“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说明唐朝的时候,市集中就已经出现了卖冰的商人。


  《云仙杂记》记载:“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可见当时夏天用冰昂贵,平常人家恐怕消费不起。


  唐代出现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冰食,贵族宴会上流行高级“冰淇淋”,名为“酥山”。其中,“酥”是一种奶制品。



  唐代诗人王泠然写道,“味兼金房之蜜,势尽美人之情。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记下了酥山的具体制作方法,需要将蜜糖淋到碎冰上,冷凝成小山的模样,所以被称为“酥山”。


  古代冷饮业在宋代发展至巅峰,市井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饮品铺子,名为“饮子”。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面里出现了一家叫作“香饮子”的店面与招牌。


宋《清明上河图》中“香饮子”牌子


  在北宋都城东京,一到农历六月,街道两旁就会摆满了冷饮摊,售卖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各色冷饮,足以可见冰食受欢迎程度有多高。


  网红冷饮“冰雪冷元子”,一道集颜值、美味于一身的小甜点,深受宋朝人民的喜爱。它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面,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如今,凉粉在我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风格,是炎炎夏日的重要清凉食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


宋代小贩卖冰饮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种跟现在的冰淇淋非常相似的冰食,是用冰与牛奶、果汁调制而成的,叫做“冰酪”,作为王室贵族的消暑甜品流行。


  据说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旅行,将我们老祖宗的冰酪配方带到了欧洲,外国人在冰酪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制作出了美味的冰激凌。


  到明清时期,夏季食冰已扩展到寻常百姓家。盛夏时节,很多小贩担着挑子沿街售卖各种清凉的冷饮,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等水果,行街赶路的人随时都能买上一碗来消暑解渴。


  清末民初最为火爆的饮品,那定非酸梅汤莫属了。乌梅泡发以后,放上山楂、陈皮、甘草等原料和冰糖一起熬制,冰镇之后就成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汤。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小贩们手敲铜碗冰盏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招揽客人来品尝冰镇过的酸梅汤。炎炎夏日,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在《周礼》中所说的“六饮”中已有用于梅子制作的冷饮,也就是说酸梅汤其实在先秦时已出现,后来在北宋酸梅汤也已经很常见。


  《燕京岁时记》记载了清代的“水乌他”,也是一种跟现代冰淇淋很接近的冰食,“以酥酪合糖为之,于天气极寒时,乘夜造出,洁白如霜,食之口中有如嚼雪,真北方之奇味也,其制有梅花、方胜诸式,以匣盛之”。


  明清两朝,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避暑。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



  清代宫廷流行一种名为“甜碗子”的冷食。它是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制成的消暑小吃。


  为了消夏解暑,祖先们也是绞尽脑汁,千百年来人们越来越懂得享受,发明了各色美味的冰食,让人们在酷暑时节也能有一份乐趣。


 
标签: 古代消暑 冷饮

本文标题: 夏日炎炎,古代人吃什么消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41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