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孝纬经》记载:“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此节气解释道:“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白露节气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虽然白昼阳光尚热,但是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快速下降,使得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呈现白色,特别是经过早晨的太阳光照射,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故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此时大雁和燕子开始南飞避寒,群鸟贮存“干粮”以备过冬。鸟儿作为敏锐的气候“预报员”,反映出了气温的急剧变化。
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秋收阶段。在民间,人们习惯举行祭祀来祈祷五谷丰登。每逢白露,在太湖畔会举行隆重的“祭禹王”的祭祀活动。渔民为表虔诚,将秋季捕获的第一条鱼献给禹王,以求风平浪静,自己能有个好收成。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人们认为,在白露吃龙眼有养生的效果。
除了饮食习俗,白露喝茶、饮酒也有独特的讲究。民谚中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经过夏季的酷热,茶树在白露时节进入生长佳期。因此,白露茶具有独特的浓郁甘醇味道,尤其受老茶客的青睐。
在旧时苏浙一带,每年白露一到,人们习惯酿酒用来待客。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故称“白露米酒”。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白露时节,早晚气温低、温差大,须注意及时添衣保暖。此外,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多食润肺降燥的食物,以防“秋燥”。
从古至今,白露节气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不少诗人笔下,白露时节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杜甫的“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仅用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副醉人的秋景图;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成为传诵佳作。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就是从这个时节开始,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白露是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天高云淡,气爽风凉,进入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