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为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历代香火不断,有“人间胜地”之称。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山石窟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沉举。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万余尊石雕造像造型逼真,体态丰满,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排列紧凑,协调有致,场面富丽,奇伟生动,工艺精细,活灵活现。泥金彩绘,保留千年,经久不衰。不愧为:“神工鬼斧,巧夺天工”。
钟山石窟造像特点,继承了唐代造像丰满圆润的写实之风,其刀法细腻,比例准确,造型比唐代的作品更多样化、世俗化,并着重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堪比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对研究佛、道、儒的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钟山石窟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三号窟保存最为完整为主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走进主窟,三尊释迦牟尼的佛像赫然展现在眼前,称之为“三世佛”。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三尊释迦牟尼坐的莲花台是不同的:一个坐台没有莲花,一个是还未开放的莲花台,而最后一个是盛开的莲花台,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每尊佛像左右分别侍立着大弟子迦叶与二弟子阿难。
石窟内大多数作品以佛教故事为主。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
钟山石窟主窟内大小万余尊石雕造像,全部妆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绘,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闪射着千年不衰的缤纷,确实令人称奇叫绝。千年雕凿不辍,佛像流光溢彩,佛、道、儒三教合一,这些使得钟山石窟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性,亦奠定了它陕北石刻艺术“明珠”的重要地位。
钟山石窟内还保留完好的数十通碑、碣题记,既是书法佳作,也为研究考证钟山提供了佐证。同时,钟山石窟现存的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惠善法师浮图塔,松岩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宫、石崖墓群、禅室、禅院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考察价值。可以说,钟山石窟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