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城市中心干道——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距新街口仅仅一里之隔,与夫子庙只有百步之遥。
以“里”字作地名,古已有之,意思是街坊、小区,而“熙南”二字,顾名思义,是指甘熙故居以南。熙南里是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住宅,以"甘熙故居”为文化核心。
巷间传闻
传闻天帝房子有万间,皇帝是天子,所以房子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王公贵族于是就九百九十九间半,民居便只得九十九间半了。甘熙生活的清代在礼制上极为严苛,于是甘熙续建、扩建老宅至九十九间半,半间房子是四面皆窗的楼阁。
这个地名不过十多岁,它也没有什么故事,仅是一个地理坐标,位于甘熙故居的南面而已。但这里却保留了独一无二的金陵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南京“老城南”的一部分,承载着几千年来老城南的民俗文化,历经繁华富庶。
这一带周遭虽已被摩天大楼包裹,自身却一直秉持着晚清遗风,一路青砖红瓦,清一色的黛瓦、粉壁、马头墙,砖雕、木雕和石雕装饰,高宅、深井、大厅凸显居家特点,古色古香。让人仿若在踏足的一刻,穿越回了那个身着粗呢布衫、耳边街市喧嚣的年代。
整条街都像被拢上了一层“旧时光”的滤镜。不经意间路过的一栋小屋,可能就是极富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而这些历史建筑经过修缮,有的成为小型博物馆,有的成为文化体验馆,有的则成为客栈、商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清晨的熙南里是内敛的,也是诗意的。从马头墙后爬上来的微光把影子钉在墙上,刻出斑驳的时光随影。赭石的窗栏雕着细密的花纹,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回廊挂落花格窗。古人称这时为破晓。“尘埃不到窗扉静,坐听幽林一鸟鸣”的意境大抵就是这样吧。
熙南里所打造出的街区,摆脱了夫子庙的脂粉气,又没有新街口那般高楼林立,整个街区楼房大多停留在三层左右,仿佛静观世事的读书人,只一叠纸,一支笔,一盏茶而已。
熙南里街区里的商家,大多和金石玉器、文房四宝、古玩家私有关,不求生意兴隆,门庭若市,但求守着这一方文人的天地,不变初心。
黄昏的熙南里有几分柔情,来来往往的人群穿梭在流逝的时光里。石狮子披上时间,把棱角渐渐磨平。
铜人铜马褪去了金色,留下历史的痕迹。熙南里有花,是鲜活的。不像历史,太厚重。娇嫩的花瓣舒展着,与轻快的色彩相映的是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随风,花摇,灯笼摆。花与墙隔着长风深谷,近不得,退不舍。
街边平平无奇的绿植,在青石小路、白色砖墙的映衬下,仿佛有了灵性,自成一景。廊檐下的灯笼装饰,灯笼画布上的花草人像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一副意境悠长的古画。融合了古与今的熙南里,和大火的老门东相比,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安详地静卧一隅,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
在儿时的老城南一步一步退出我们的记忆之时,不如去熙南里,找一找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