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古民居众多,最典型的是以庄寨为代表的族群聚居堡垒式民居建筑,还有一些百年以上院落式建筑以及独栋建筑等,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该根据其建筑特点,考察其建设年代、建设原因等,建立各种类型的建筑保护模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结晶,除了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之外,还包含着很多的艺术种类,如雕塑、壁画、工艺美术等。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一、建立古民居保护体系
(一)建立分层次的建筑保护模式
对有一定历史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物,建立分层次的建筑保护模式。
根据不同时期(可分为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民居建筑风格,以其建设年代、损毁情况分别实施相应的保护模式。如根据保护和损毁程度,可分为以下一些保护类型(见表1-1)。
根据各古建筑的布局特征,又可分为堡垒式布局、院落式布局、临街联排式布局、独栋式布局。根据其保存情况,建立相应的保护模式。
(二)建立连接各古民居建筑的保护体系
目前,永泰各村镇的古建保护还是以政府牵头,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文物进行的零散保护为主,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的保护体系。
永泰古民居很多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以及社会研究价值。可以针对县域境内各个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民居,建立连接各点的统一的保护体系。这就相当于在各古建之间建立对话模式,对于一些在古建保护和利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案例,可以将其作为样本,供其它地区的古建保护来学习借鉴。对于有保护价值的所有古民居建立档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分布、分期完成相应的保护计划。
(三)建立保护管理与保护责任机制
古建保护得好与坏,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明明刚做完修缮维护不久,但很快就遭到不用程度的毁坏,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于古建保护来说,到底由谁来维护、谁来管理、如何维护、如何管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建立“政府+个人”的管理维护模式。各地政府首先建立古民居保护的架构,统计好各行政区内的古建筑资料,然后根据各古建筑的保存现状,建立相应的保护管理模式,除了一些已经遭到破坏没有在使用的古建筑,由政府进行统一的修缮管理外,其它的可以将其交给目前房屋的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管理维护,维护的费用可向政府申请补贴,这个过程中政府也需要建立监督机制,除了保证专款专用,对肆意毁坏文物的行为要进行行政处罚。
建议每个村对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民居进行统计编号并登录在册,每个村建立一个文物保护专员进行管理(可以由村民推荐或自荐,要求具备一定的古建筑知识,采用聘用形式,人员工资可由村政府出),这样建立责任到人、定期维护的保护模式,对古建筑内的所有构件和重要元素进行统计,如建筑风格、结构形式、各部件的构成方式、建筑材料、壁画、木雕、砖雕、字画等分别建立档案,以供后期进行修缮维修。
二、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一)功能的利用——复活历史基因
永泰境内有诸多古民居与堡垒于一体的庄寨建筑,但都分布比较零散,各个庄寨自成体系,再加上各庄寨所在的村落相距较远,道路环绕在起伏的山岭间,交通较为不便,因此总体布局上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古建筑活起来,实现建筑物跟功能的完美统一。
永泰庄寨建筑主要是一个大家族生活的场所,在建筑风格上属于堡垒性建筑,虽然防御性很强,但同时也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佳的生活场所,里面可以说应有尽有。除了居住空间外,还有各种其它生活单位,如储藏室、庭院、连廊、公共活动区域等。
目前,很多的建筑都已无人居住。这些荒废的建筑空间资源,并不是因为破坏严重而失去使用功能,从结构上来说,大多都是符合使用条件的,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而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所以被逐渐废弃。如果稍加维护修缮,引入一些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继续作为居住或公共展示空间是完全可以的。
(二)传统文化体验与实习基地
对于学习中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城乡规划专业的的同学来说,各地遗存下来的古建筑可成为了解地方古建筑的窗口,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各地特色鲜明的古民居,可以更全方位地了解有关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方法、建筑材料、装饰艺术、家具艺术等建筑文化,也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学习渠道和途径。因此,在对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同时,建成有关古建筑文化的学习基地、体验基地、实习基地等,可以全面地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
具体实施可以以村为单位,由村政府和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统一进行古建筑的修缮及基地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运营管理模式,如建立村民委员会来统一管理并组织接待进行相关的参观学习,也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解,费用可由参观实习组织单位或个人来出。
(三)传统文化影视基地
影视剧的取材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很多古村落还保留着几千年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有一些古建筑分布在风景秀丽的乡间,可以说保存着自然的历史走廊,如果加以规划设计、修缮改造,就可以原汁原味地复原古代文化。这样既可以成为地方创收的重要来源,又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来源问题(如可以做临时演员、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工作)。
(四)将庄寨打造为各种古代生活主题形式的博物馆
现在有一些地方已经有将一些古建改造成博物馆的案例,庄寨本身就是一种大型的建筑群落,体现了深厚的地方建筑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特有的建筑博物馆,对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筑方式等有着最直观最深刻的呈现,因此,借助于已经有的独一无二的建筑资源,改造成各种古代生活的主题博物馆,一方面可以学习到古建筑知识,还可以了解很多有趣的古代生活知识。
博物馆的展品素材完全可取自民间,鼓励居民提供各家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物品,如建国以前人们使用过的服饰、家具、磨坊、手艺制品等,展品的所有权依然归提供者,以有偿使用为原则,将所获得的营业收入一部分作为对提供者的补偿。
三、结语
中国人常讲安居乐业,只有先安居才能乐业,因此古时的人们修建房屋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一座建筑往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完善,并作为几代人或一个大家族生活居住的场所。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最初的功能——遮风避雨的场所,而更多是情感和文化层面的意义。因为寄托了太多的情感,所以从建设之初到完成,每一步都精心营造,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建造者的心血,这样的古建筑,能不令人感动吗?能不令人心神往之吗?
建筑可以说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足迹,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远远不止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财富,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库。它也是实物的教科书,读懂了这本教科书就等于读懂了古人的生活,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古人生活的密码。
古建筑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利用,重现其生命力,使其不仅活在过去,也活在现在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