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乡土建筑,体现了杭州地域特点和时代风格,承载了这一方水土和人们生活的印迹、情感、乡愁和独具气质的文化自信,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杭州共登录了具有保护价值的乡土建筑1万余处。
自2009年起,杭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乡土建筑综合保护工程,杭州市文物部门在财政、规划、建设、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七县(市、区)共同努力下,通过连续十一年实践,抢救了大批濒危的乡土建筑,创造了一套宝贵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设立专项资金
编制保护规划
杭州市推出了乡土建筑保护专项资金,2009年为1000万,2010年至2014年提高到每年5000万,2015年后有所下调。杭州市政府专门下发《杭州市乡土建筑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资金管理。要求各县(市、区)落实不少于50%的配套资金。萧山、余杭的乡土建筑保护规划纳入《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它县市则纳入《杭州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五县市乡土建筑专项规划导则》。
成立领导机构
出台规范文件
各县(市、区)将乡土建筑保护列入政府工作日程,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并与各乡镇签订《乡土建筑保护责任书》,还根据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对资金筹集、保护修缮等要求作了更细致规定。2013年《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将乡土建筑纳入到法律保护体系中。
科学分级修缮
活动宣传造势
由于总量大,杭州市根据“文物等级优先、文物价值优先、紧急程度优先、资金配套优先”原则,对文物级别较高、文物价值较突出、损毁较严重、地方积极性高且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的乡土建筑优先修缮。
2018年推出了以“家在钱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举办“杭州市乡土建筑综保工程九年成果展”,发布主题宣传片,编撰《杭州市乡土建筑九年绩效评估报告》《杭州市乡土建筑五年工作计划》,评选“十佳”修缮和利用项目,举办以“家在钱塘”为主题的陶艺、明信片、剪纸、童画名人大赛等,社会效益良好。
逐年投入举措给力
绩效凸显
经过多年实践,截止至2020年9月中旬,杭州市级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资金3.95亿,加上各县市区配套资金,总计投入资金11.78亿,抢救性保护了2100余处濒危建筑。集中成片乡土建筑的修缮,对古村落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09年至2020年,杭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从1处增长为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上升到14处。
建德新叶村于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六处之一、浙江省唯一的全国古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点。
修缮后的乡土建筑,通过活化利用为乡村书屋、村级文化站、乡土文化展示厅、特色民宿、文创小屋等,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改善了新农村环境,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拥江发展、唐诗之路打造、“大花园”建设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杭州市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拟安排1800万元,计划开展70余个项目修缮,其中20处作为重点项目,保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当然,修缮后的乡土建筑需要长期日常维护保养,才能保证建筑本体的状况良好。目前,如要将1万余处建筑全部修缮完成,预测需持续投入资金40多亿。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保护任务任重道远。
为此,我们认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长期保留
并提高专项资金保障力度
鉴于我市乡土建筑保护对象数量庞大,且光靠地方自筹难以解决,为加快濒危建筑的抢修,需长期保留乡土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资金额度。在向上级文物部门申请保护经费的同时,应积极鼓励个人、社会团体捐赠,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
二、加快修缮进度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高每年建筑修缮数量,力争实现每年能修缮不少于150处。近二年,将开展余杭石桥村总管堂、萧山郭汉成故居、临安杨川帅氏宗祠、富阳睦家祠堂、桐庐避暑楼、建德新叶荣寿堂、淳安诚德堂等300处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工作,保护集中成片的古村落和古村镇风貌。
三、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首先,加快保护挂牌。指导各县市区复核现存的乡土建筑保存状况,选取保存较好、价值较高的,及时公布为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其余没有等级的也及时挂牌保护。
◎其次,做好业务指导。启动杭州市乡土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导则编制工作,做好对各县市区在乡土建筑保护修缮的原则、方法、技术等指导,确保修缮工程符合文保要求。拓宽修缮后建筑的利用途径,改善“利用过度”或“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
◎再次,推进“智慧消防”系统建设。乡土建筑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自2019年下半年,我局启动了全市文物平安工程,在木结构建筑中全面推广“智慧消防”系统,提升建筑火灾防范能力。七个县(市、区)计划在三年内实现595处乡土建筑全覆盖。截止目前,已完成391处乡土建筑“智慧消防”系统安装,极大提升了乡土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增强宣传力度
利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宣传日,依托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乡土建筑保护主题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形成“保护乡土建筑,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