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水乡在印象中仿佛永远萦绕着一股青烟,如梦如幻。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的江南民居,注重前街后河,平面布局方式与北方四合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是由于当地人口密度大,院落占地面积小,布局上更为紧凑,这样的民居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悸动呢?
发展历程
江南水乡民居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到商代以后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大批人口迁移南方,经济中心从此南移,极大程度地拉动了南方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宋代时期,南宋时期定都杭州,江南地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因此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纷纷在此建宅定居,慢慢的形成了江南独特的民居风格。
形成背景
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地形复杂多变,对建筑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再加上明清时期越来越多人南迁,导致江南用地紧张,使得江南的民居都属于院落小、开间大,并多以两层楼房为主。
2、南方四季花红柳绿,河水流淌,人们临水而居,建筑粉墙黛瓦,颜色素雅清新,在夏日更是让人倍感清爽。
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的普遍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大致相同,但江南民居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且位于长江以南的南方,水系就成了江南民居特有的景致,江南民居也因水而有了灵气。
其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房梁。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对阳光起到反射的作用。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起到防潮的作用。
檐廊
邻水建筑在底层延伸出一排屋顶,下面设栏杆,两者共同构成檐廊。不仅可开店铺,也是聊天的场所。
二层楼
江南民居多为二层,二楼底楼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目的在于防潮,这也是由于用地面积有限,在沿河地区扩展居住面积的一个方式。
粉墙黛瓦
粉墙黛瓦,这应该就是江南民居带给所有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了吧,雪白的墙壁、黑青的瓦,仅仅有少量精致的雕刻,不施彩绘,这不免让我们觉得清新脱俗,是不是还有种简约风格的感觉?
古时建筑多采用木材加工,火灾隐患严重,且江南民居建筑面积和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蔓延,很快就会蔓延到邻里乡亲。高高的马头墙就起到很好的隔断火源的作用。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即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吊脚楼
当向河面延伸出的空间过大时,就会在底部设支柱,形成吊脚楼的形式。屋顶上铺瓦,形成江南民居双层重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