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晚,湖南省昆剧团到有广府人祖居地之称的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演出《牡丹亭》,让这一世界著名剧作“重回故事现场”,许多村民早早地坐在长凳上,等待杜丽娘“回家”。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塑造了柳梦梅和杜丽娘这一对流传古今的经典形象。虽然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故事现场在何处”这一问题却鲜少人关注。
“《牡丹亭》与汤显祖的岭南之行密切相关,而韶关、南雄及梅岭是《牡丹亭》创作的重要触发点。”中山大学古文献所、非遗中心兼职研究员周松芳称。
广府人祖居地上演《牡丹亭》。 陈沛琪 摄
中共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称,戏剧《牡丹亭》的创作与汤显祖贬谪岭南之旅,特别是与他行经的南雄和梅关密切相关,再加上目前已发现的与《牡丹亭》故事直接相关的《杜丽娘慕色还魂》《杜丽娘记》等几种古代文献资料,都指向“宋光宗间广东南雄府”。因此,说韶关南雄是《牡丹亭》的“故事现场”并不过分。
韶关地处广东、湖南和江西三省交界,扼守北上与南下交通之要塞,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此交融。而韶关南雄是中国姓氏文化名都。如今,每年有数百万来自海内外的广府人和珠玑巷后裔前来南雄寻根问祖和旅游观光。
根据相关学者近年来的考证,汤显祖的一次岭南之行影响了《牡丹亭》这部名作的创作过程。据《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一书的作者周松芳的研究,41岁那年,因贬谪徐闻,汤显祖“走广”,种下与岭南的情缘。
“作为走广孔道,韶关正在当时遍植梅花的梅岭之南,梅岭刷新了他对岭南的印象,梅花成为了他忆岭南的符号。”周松芳称,此次岭南之行,韶关与汤显祖产生了一种文化上的共生共荣关系,对汤显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创作了《牡丹亭》。
《牡丹亭》充满了梅花意象。周松芳称,在《惊梦》一曲,杜丽娘上场即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她与柳梦梅的故事还没有发生,就深念南安府邸南面的古梅关。汤显祖一生好梅花,大部分咏梅诗都写于岭南。韶关就在梅岭山麓,而古梅关就在韶关南雄。
《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的原型也可能源自南雄梅岭。其中,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是《牡丹亭》的蓝本,此为学界普遍接受的主流观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志远认为,《牡丹亭》《杜丽娘记》和《杜丽娘慕色还魂》都是文学艺术作品,都有虚构成分在,但汤显祖与南雄府、韶州府有关联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志远称,在开发《牡丹亭》这个文化符号给韶关带来的文化价值时,不是简单地据小说或戏曲呈现一个南雄府府衙与后花园,而是需要挖掘《杜丽娘记》之所以把故事发生空间设置在南雄府的深层文化含义,讲好“还魂”背后更为合乎人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