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瘦的是字,那金是指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1-11 10:44:03  来源:国学院网
核心提示:评价宋徽宗的艺术文化水准,一定绕不开他的一个创造:瘦金体。元朝宰相脱脱说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施耐庵写《水浒传》借旁白之口展开来讲了讲这“诸事皆能”的意思:

  评价宋徽宗的艺术文化水准,一定绕不开他的一个创造:瘦金体。


  元朝宰相脱脱说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施耐庵写《水浒传》借旁白之口展开来讲了讲这“诸事皆能”的意思:


  “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这样看来,这一大串才是主业似的,当皇帝反而成了兴趣爱好。



  不过在众多的名头里,有皇帝“一席”,那想干点什么自然是比较易于施展,这才有了他开创瘦金体的前提。


  徽宗皇帝的瘦金体,铁画银钩,久负盛名。不过这是今人的叫法,古时候,这种流派叫做“瘦金书”。


  《书史会要》记载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字号瘦金书”。也就是说,瘦金体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也是赵佶自己取的。


  有人认为,赵佶之所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这种独特书法,是来自于先秦时期流行的错金工艺。


  当时,在铜器表面上镶嵌金银丝片的错金工艺,也经常用以表达文字,加之赵佶一开始仿效的薛稷书法也以瘦闻名,线条虽细瘦,却锋芒毕露,在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势下,难掩书写者对书法理解的至臻之境。


  他的一张小楷千字文,犹如书法史上晶莹的宝珠,俞千年而不黯,依旧在每一个字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说来你可能不信,这张小楷千字文作品,完成于赵佶23岁那年,字里行间还透露着年少轻狂的感觉,前人说“书法藏锋”,他偏不,这就是青年赵佶。


  这种瘦古人忌讳,但徽宗偏要推崇,此时,“副业是皇帝”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有一日,徽宗让宰相李纲欣赏自己的“瘦金体”。李纲直言字体太瘦。宋徽宗却道:“朕新创字体,名曰瘦金体,如果推行全国,一年能省很多墨水,如何?朕不愧是有道明君!”



  除了瘦金体,徽宗赵佶的花押也非常有趣。花押是一种从唐代开始流行的署名习惯,作者用一两笔划的字或符号,表明身份。徽宗的花押,被后世学者称为“绝押”,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造型。


  乍一看,有点像写的结构过于松散的天字,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忘了隐去的错字,但是细看许多徽宗的作品,都有这么一个符号,那就一定是有意为之。


  主流观点认为,这个花押代表的是“天下一人”的意思,身为天子,的确够的上这个名头,更有可能,这“天下一人”是他对于自己艺术境界的自信——天下唯我一人。


  由于他本人精于绘画,也十分重视绘画艺术的发展,于崇宁三年(1004)设立了画学,在中国历史上首创把绘画纳入科举考试的科目,以此广招天下人才。从治国上来说是失败的,从文艺发展上来说是成功的,不然也不会有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了。


千里江山图


  宋徽宗的狂、宋徽宗的才、宋徽宗的特立独行与霸气外露,都为他吸引了不少粉丝和模仿者,其中最厉害的一位要数金国皇帝金章宗完颜璟。


  此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文治,尊崇儒家思想,文化水平走向巅峰,军事实力却日益低下,沉湎饮酒作诗,朝政腐朽衰败……说到这里,你大概也知道为啥他会是赵佶的“死忠粉”了。


  与他基本同时代的周密就说:“章宗凡嗜好书劄,悉效宣和,字画尤为逼真。”甚至,“闻宋徽宗以苏合油烟为墨,命购得之,墨一两黄金一觔”。


  啥都要学赵佶,学得有模有样,就连徽宗当年用的墨他都不惜花高价去购买,为的就是和自己的偶像完全同步。后世看来他也确实成功了,金章宗的瘦金体达到了足以乱真的程度,历史上不少他的作品就曾被错认为是宋徽宗所作。



  作为一个失败的皇帝,他交给大宋的是一份苦难的答卷;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却是文艺史上最顶尖的篇章。或许皇帝这个身份,真的是他诸多身份中,最不“合身”的一个。

 
标签: 瘦金体 宋徽宗

本文标题: 瘦金体,瘦的是字,那金是指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76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