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入“一带一路”时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5-11 09:31: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一座由琥珀金砖搭建成的金桥在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亮相,这个名为“丝路金桥”的立体花坛寓意交流互通、共赢共生。类似的大型花卉造型出现在首都机场和长安街上,装扮一新的北京开始进入“一带一路”时间。


    一座由琥珀金砖搭建成的金桥在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亮相,这个名为“丝路金桥”的立体花坛寓意交流互通、共赢共生。类似的大型花卉造型出现在首都机场和长安街上,装扮一新的北京开始进入“一带一路”时间。

  北京市民这些天能看见家门口的变化:过街天桥上悬挂起宣传横幅,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周围装饰起彩灯,鲜花铺满怀柔区高架桥两侧……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文杰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准备好了。

  在硬件和软件上,北京已作好准备。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集贤厅是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的主会场,领导人午餐会则在雁栖酒店的海晏厅举行。目前主会场及其他功能区均已布置完毕。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开幕式、高级别会议全体会议和6场平行主题会议,北京市将为这些活动提供会务、餐饮等各项保障,仅餐饮一项,预计将为国内外参会代表、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等超过1万人提供餐饮保障。其中,单日用餐最高峰预计达1.8万人次。

  这场今年年初对外宣布召开的会议,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筹备期间,由于报名参会的国家不断增加,主会场和餐饮安排不得不作出新的调整。“短时间内有这么多国家报名参会,在多边峰会历史上是少见的。”工作人员表示。

  国家会议中心的厨师团队已经挖空心思,从2016年年底,便开始构思高峰论坛相关的餐饮设计,结合“一带一路”会议主题、沿线国家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用面塑、糖艺、果蔬雕等工艺设计了37组884件特色摆台。

  在会场布置上,准备工作也已就绪。中国风的绿植搭配清雅的插花。国家会议中心采用环保再循环材料,随时可以搭建和拆卸,活动结束后,零部件将拆卸回收,实现循环再利用,就连铅笔也由环保纸张做成。与会人员的座签,在不同会议中重复利用,签到、通知、会议简报等将多采用信息化手段,减少纸质文件印刷数量。论坛期间,在国家会议中心设立新闻中心,供中外记者在论坛全程使用,提供信息、网络、茶歇等大型国际会议标准媒体服务。

  硬件之外,软件设施也准备到位。在这样一场外交盛事中,每个人都是“外交官”。目前,在国家会议中心服务的各类志愿者1300余人、高峰论坛注册中心志愿者100人、交通志愿者500余人、外围志愿者330余人,所有志愿者团队均已完成招募和培训。

  尽管会议的氛围日益浓烈,北京市民还将继续自己正常的生活。根据中央“不扰民”的指示,高峰论坛期间不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不放假。王文杰表示,坚持“功在日常”的工作理念,将筹备工作与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相结合,认真做好城市正常运行、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市容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常态化城市管理工作。

  为了“不扰民”,北京将缩短安保封控时间范围,通过缩短管制时间、加大分流疏导等手段,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

  这对北京来讲,将是一次压力测试,也是北京举行重大活动常态化的试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杨杰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05月11日03版)
 

本文标题: 北京进入“一带一路”时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99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