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记者获悉,商丘火神台庙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是本次入选名单中河南省民俗庙会类唯一一个项目。
近年来,商丘火神台庙会以“殷商之源,千年庙会”为主题,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为目标,以活跃群众文化为宗旨,以火神阏伯祭祀为核心要素,举办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技艺及曲艺、游艺项目等多彩的民俗文化巡演,搭建了群众文化大舞台,打响了区域文化品牌。
商丘火神台庙会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在商丘火神台景区举办。庙会起源于商代的大火星祭祀和阏伯祭祀。阏伯即契,帝喾之子。(参见郭沫若《卜辞通纂》)传说阏伯为尧时的“火正”,主持观测和奉祀大火星(即商星),以大火星分野,纪时分季,定农事,保存火种,管火用火。(参见《左传·襄公九年》)阏伯为商之始祖,死后葬在火星台上,被奉为火神、火祖、星神,受到历代官方的“重祀”和民间崇拜。故火神台又称为商丘、阏伯台、火星台,今商丘之名也因之而来。
周朝时封纣王之兄微子启君宋(今商丘一带),至秦大一统,绵延至汉、唐,阏伯作为星辰(商星)的象征,祭祀或依然延续。唐高适《宋中》组诗中亦有“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旁”的描述。赵匡胤建立宋朝,尊阏伯为“国朝受命之神”,礼官议定“宜因兴王之地,商丘之旧,为坛兆祀大火,以阏伯配”。(参见《宋史》卷一百三《吉礼六》),元代在火神台上增建庙宇,以阏伯配祀大火星。明代几次重修阏伯祠,仍为“正祀”。大约从宋代开始火神祭祀逐渐演变成了民间庙会,至明清之际达到鼎盛。
商丘火神台庙会一年有三会: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的春节庙会,农历正月初七是火神诞辰日;四月初四祭祀大火星庙会;六月二十三阏伯忌日庙会,其中春节庙会规模最大。
商丘火神台庙会以“朝台”活动为主。每逢会期,豫鲁苏皖民众多以村、族为单位,通过庄重的“禀报”仪式,抬供品、挑花篮、吹唢呐、放鞭炮,以特定仪程上供敬香,祭祀祈禳。庙会由最初的崇火、祭火逐渐演变为集祭祀先祖、祈福平安、品尝美食、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物资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规模庞大的古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