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老上海的寺庙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9-21 11:36:47
核心提示:  上海的寺庙文化是海派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老上海寺庙的历史,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无意义。  上
  上海的寺庙文化是海派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老上海寺庙的历史,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无意义。

  上海最早的寺庙龙华寺和静安寺,创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以后随着上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历代统治者对佛教的扶持,上海的寺庙不断新建,佛教不断发展。

  上海的寺庙建筑风格各异,是上海一道别有特色的景观,其中许多建筑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是上海三座最富盛名的寺庙。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

龙华寺
龙华寺

  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玉佛寺原为清代名宦盛宣怀在江湾的家庵。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在缅甸请得白玉雕释迦牟尼佛像5座,途经上海时,留下坐、卧佛像各1座于寺内,遂更名为玉佛寺。后寺庙毁于战火。1918年僧可成迁寺于今址安远路江宁路口,历经10年,于1928年建成。殿宇仿宋代建筑,黄粉墙垣,飞檐耸脊,照壁高大。

玉佛寺
玉佛寺

  静安寺原名“沪渎重元寺”,唐代改名“就泰禅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开始称静安寺,一直延续至今。静安寺在元明两代已有相当规模,后屡遭战乱毁坏。今静安寺是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修复的。其建筑风格为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殿堂巍峨,法像庄严,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

静安寺
静安寺

  除以上三大寺庙外,老上海知名的寺庙还有黄浦区的沉香阁、法藏讲寺,虹口区的下海庙,长宁区的福缘禅院,杨浦区的法善庵,静安区的居士林、宝华寺,普陀区的真如寺,宝山区的梵王宫(今宝山寺),闵行区的七宝教寺,浦东新区的潮音庵、碧云净院,嘉定区的吴兴禅寺,金山区的松隐禅寺,松江区的西林禅寺,青浦区的青龙古寺,奉贤区的洪福禅寺,崇明区的寿安寺等。其中真如寺正殿现存的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保存下来为数很少的元代建筑。

  老上海的寺庙里存有极其珍贵的文化典藏。龙华寺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籍及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的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玉佛寺玉佛坐像和卧像都是用整块白玉雕成,堪为稀世珍品。寺内还藏有清雍正年间雕刻版大藏经7000余卷。静安寺有文物数百种,如光绪九年(1883年)所记的《重修静安寺记碑》《云汉昭回元阁碑》,另有明洪武大钟、历代名人字画以及石刻的佛像等。法藏讲寺藏有明刻《西藏》、清刻《龙藏》、日本《续藏》等珍贵经典。

  老上海的寺庙也是推动佛教与时俱进的平台。开埠后的上海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重镇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因而上海佛教出现了带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新景象。寺庙成为佛教居士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创办佛教院校、佛教团体和佛教出版机构,设立佛学图书馆,举办社会慈善事业等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今上海佛学院就设在玉佛寺内。

  老上海寺庙中举行的各种节庆活动,也是独特的文化景观。春节烧头香、除夕撞钟、佛诞节、盂兰盆会、观音诞辰、成道节、方丈升座等宗教活动,都会引来广大信教者参加。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城隍庙元宵灯会,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从明清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现已成为上海市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目前,上海有开放寺庙近120座,每年到寺庙参加各类宗教活动的近600万人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海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中,上海的寺庙一定会在弘扬佛法,爱国爱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新民晚报)
 
 

本文标题: 了解一下老上海的寺庙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0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