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民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平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宿州市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示范中心村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下大力气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坚持均衡化实现美丽乡村整体推进
宿州市强化顶层设计,把美丽乡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末端支点,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和镇区治理提升为重点,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布局,乡村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城镇化服务同时,保持固有内涵。
开展村容整治,以“三清”“四修”“五化”为抓手,率先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公共卫生、道路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尝试,辐射带动均衡化推进,确保农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使示范村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由“点”上示范到“面”上推开,由“盆景”变成“风景”。
加大农村环卫环保建设。示范村通过政府投入一点、村集体补助一点、农民再掏一点的方式,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按照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添置了环卫设施,建成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整合环保、城建、环卫等机构人员设施,率先探索构建统一的农村环卫环保综合管护执法体制,以“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
保持乡土味彰显美丽乡村地方特色
宿州市坚持因地制宜,在规划设计、民居建设、景观打造上注重挖掘村庄特色,找准农村的“魂”,留住农民的“根”,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把乡村变成“低层次”的城市。坚持就地取材,以种植本地林木、花卉、果树为主,在房前屋后,村道巷道,广植树木,栽种花草,把村庄建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微田园”;大量使用本地青石、砖片、煤矸石等乡土材质硬化村道;在立面改造上,注重传承白粉墙、坡屋面等传统大田民居元素,保留青砖房、泥砖房、农家院,突出农村味,留住泥土香。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宿州市各地还注意用好农村土能人、土专家,利用他们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积极参与村庄规划、街道整修、村庄绿化等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注重弘扬乡土文化,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村规民约,用农村的“土法律”,用农民的“土办法”,引导村民自我规范、自我管理,构建和谐的乡村人际关系。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一座座建成或在建的美丽乡村示范中心村,日益嬗变为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生产生活富裕、乡风乡情文明和谐的新“高地”。(文/中安在线-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