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特色小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各级政府抓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但究竟什么是特色小镇?江苏为什么要建特色小镇?怎样建特色小镇才能建得成、走得远?在工作实践中,对上述问题认识到位,才能确保特色小镇培育路径和发展模式不走样,才能避免对特色小镇的“一知半解”“误读误解”,才能防止以建特色小镇之名,行开发房地产之实。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省委李强书记在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不是产业园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晰的创新创业空间。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了特色小镇的内涵要义,才能真正把特色小镇建设好、发展好。对于特色小镇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特色小镇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改革。李强书记说过:“特色小镇生于改革,也只能成于改革。改革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等各方关系的改革实践,建设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百姓是否得实惠。
特色小镇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产业选择决定着小镇的未来。产业定位上,要突出独特,避免百镇一面、同质竞争;产业布局上,要突出高端,引进创新能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项目投资上,要突出有效,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不要华而不实的增长指标,而要更加注重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
特色小镇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和大交通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产、城、文、旅、智”五位一体发展的新型社区,既云集市场主体,强化生活功能配套,又注重自然环境美化,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既能激发现代人在市场大潮中的创新创业激情,又能满足人们在优美环境中诗意生活的追求。
特色小镇是推动文化旅游社区功能融合叠加的重要平台。要发掘文化功能。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要把地方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要嵌入旅游功能。拥有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发展多元化的旅游功能,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愿意推广。要夯实社区功能。要想聚集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在服务功能上下功夫,着力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
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镇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全省经济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是做强特色经济,由点及面引领产业布局调整。我们一直讲要形成特色经济,但是从来都没有像特色小镇这样聚焦一个细分行业。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选取当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功能叠加、资源整合和项目组合,推动产业内的协同创新,从而由点及面地引领全省生产力布局调整。
二是提升产业层次,由小及大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我省要求特色小镇在产业上对标全球发展高地,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细分行业冠军,构建小镇大产业。在刺绣、水晶、乐器等我省历史经典产业引入现代元素,补齐设计创意、高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短板,使特色小镇成为传承和展示独特传统文化的创新载体,进而由小及大,带动全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三是集聚高端要素,由内及外激发创新活力。特色小镇是要建设一种新型产业社区,规划控制在3平方公里,强调体量适宜性、产业创新性和环境人本性。搭建各类服务小镇创业人才和骨干企业家的交流平台,激发小镇内部创新活力。通过小镇客厅、小镇故事、小镇镇长、小镇引爆点、小镇生态等,吸引高端要素向小镇集聚。
四是高起点规划,由表及里提升城镇化水平。我省明确要求特色小镇以人为核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走生态低碳发展之路。同时,通过产业富民、旅游惠民,努力实现百姓、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
古人说: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惟变所出,万变不从。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创新探索的空间很大,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去破题。我们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改革,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分批培育创建出一批彰显苏派人文底蕴的高品质特色小镇。(文/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