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热情高昂、盲目冲动,很多地方忽视了本土的环境特点,对已有乡镇或建筑进行盲目改造,对部分乡镇的环境以及土地遗产不予以重视,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政浪费,也不利于土地及文化背景的传承与保护。
从目前小镇建设来看,大部分小镇建设均无法完全做到产城融合,也十分欠缺与文化、产业、生态及旅游业的有机融合。于是,以建设的漏洞为契机,提出了“四态融合”的建议。
所谓“四态融合”是指生态构建、业态丰富、形态优化、文态提升。
生态构建是基础
生态构建就是指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生态恢复,力求小镇建设地域向原生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要做到生态构建,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最大限度降低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实,生态构建的目的就是在积极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上,应先提倡对原生态的保护。在此基础之上,再提建设乡镇风韵文化特色。
业态丰富才能长久发展
小镇建设若想长久持续的发展,生态构建与经济发展应同时施行。尤其是在乡镇建设中,应把乡镇与文化、产业、生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单一的农产品产业转化为融合乡村旅游产业、乡村体验产业、乡村服务产业等多元化产业,并相互促进发展。
若要提升乡镇农业小镇的品牌,必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结合。通过创意引导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意体验、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主题住宿和康体养生等产业,构建“可游、可赏、可玩可购”的深度体验产品体系。同时推动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拓展当地居民创业就业的渠道。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现资本投入灵活化。平台中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个体各自发挥优势,实现价值共赢。要鼓励村民、创客、大学生、艺术家等个体积极加入,实现跨界联合、同业联盟、异业合作。
形态优化筑造高品质生活
要提高生活环境质量,需将小镇空间及建筑作为文化背景的物质载体。
形态优化最重要的就是规划结合当地的山水风貌和环境特色,通过乡镇与城市的融合,积极构建包括绿色慢行、公交巴士、私家车集散地点等交通体系。最重要的是将小镇与当地居民生活的有机结合。注重将文化主题贯穿于乡村改造、建设及旅游项目中,在空间上串联历史文化古迹,彰显乡村独特的文化韵味,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风貌和民俗特色。
文态提升,实现小镇文化传承
在非遗小镇中,建设特色民俗街道、戏曲广场、瓷器建筑小品等,同时支持符合非遗小镇文化品格的公共艺术行为、活动等,尝试将风格各异的街头文化、装置艺术等与非遗结合起来,彰显独特的小镇建筑文化风貌,促成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实现非遗小镇留得住青山绿水、守得住历史文脉、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在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的同时,还要不断开发以产业为基础的创业创新文化、商务文化、时尚文化等,使小镇成为兼具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体。(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