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
当年马可·波罗途经泉州时惊叹其为“东方第一大港”,不少初来乍到的西方人误认为刺桐城(泉州)就是中国的首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内有晋民“衣冠南渡”带来的中原传统,外有“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多元文化,“市井十洲人”带来了各自的信仰、文化、饮食,让泉州的“国际化”和“多元化”都特别历史悠久。
藏着印度神话的寺庙
被清新鹭岛夺去了光环,古老低调的泉州因祸得福避开了旅游业的“台风”。在泉州市内的老城,几乎找不到游客的身影,不论是街道格局,还是生活节奏都好像停留在上个世纪。老城里“随处可见”的是两座沧桑的石塔,泉州人称其为“东西塔”,可以说是泉州的“镇城之宝”,老城内是不允许有比这双塔更高的建筑的。将它们圈在其内的,就是泉州最引以为豪的开元寺。
西塔一角
开元寺的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多次受灾之后,如今面积其实只有当初的十分之一。在寺院的传说中,这里先有古桑开白莲,才得以拿到土地建寺。现在,你依然可以看到这棵开过白莲花的“桑蓬古迹”,就在大雄宝殿的西边,保护在围栏里独个儿的养老。由老桑树向西便可见西塔,名曰仁寿,修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经火灾损毁后易木为石,仍然仿造木结构的斗拱造型,塔身上的浮雕各不相同,第四层东北壁还刻有一个手握戒刀的孙悟空。大雄宝殿的另一头是东塔,镇国塔,碑记曰其遇8级地震(1607年)不倒。所以泉州老话说,“做人,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正中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五智如来,这种属于佛教密宗的规制,在中国南方可以说是仅存的一处了。
但是,开元寺最有趣的也是它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大雄宝殿前的两座宋代古塔,在塔身的浮雕中,你可以试试寻找一位头顶瓦罐的印度人像。原来大殿须弥座的腰束上全是狮身人面青石浮雕,它们原是湿婆神庙的石构件。殿后廊檐的一对与众不同的十六角形辉绿岩石柱,而石柱上刻的居然是毗湿奴、科里西拿等24幅古印度神话故事。
开元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须弥座束腰的狮身人面像
闻得到香火的清真寺
沿着中山路的骑楼,走不多远很快能到达热闹的涂门街,老远就可以望见袅袅青烟——通淮关岳庙,这里是泉州市区内香火最旺的地方。走近便可发现庙身和人气一样热闹,通体的五彩瓷雕、屋脊上层层叠叠的宝塔龙吻,都是最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殿内正位左祀圣帝君(关羽),右祀武穆王(岳飞),其余的地方皆布满历代对联和碑刻。整个关岳庙祭殿并不大,进门就会被源源不断的掷筊(buǎbwei)声填满耳朵。当地人相信,只有当两块贝壳状的木板掷地呈一正一反时,你才被关帝允许求签。这里全年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爷生日这天,香客几乎是平日的十倍,想要入庙敬香基本不可能。
相隔百步之遥,便能看到一栋与两边房子格格不入的建筑,它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清净寺。寺院仿照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样式,要是算起来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内墙上的“清净寺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通汉文伊斯兰碑铭之一,而后院又暗藏着许多中国式庭院的元素,比如一只“出水莲花”的香炉。入门左边的废墟曾经是伊斯兰教徒们每日礼拜的奉天坛,1607年的泉州大地震使其原本巨大的圆顶倒塌,现在这个露天的礼拜堂,只偶尔有虔诚的教徒来此地默默颔首,低声祷告。
涂门街上的通淮关岳庙,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
涂门街上最不能错过的泉州府文庙,要不要拜孔子个人随喜,亮点在于东侧的府文庙夫子泉茶馆,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南音演出。一般从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除了舞台两侧的贵宾座泡茶需要收费,其余皆可随意入座,工作人员还会热情地送上免费茶水。
黑脸妈祖和德济门遗址
中山路到底,就是泉州的天后宫。这里供奉的“天后”就是妈祖,是闽南沿海地区的特有信仰,妈祖真有其人,原名林默,传说她通海事,终生行善济人。天后宫正位于城门出海口的南门,曾经过往渔民商船出海前都要到此祈求一帆风顺,甚至连郑和下西洋时也来此祭拜。多任皇帝都相继为妈祖上尊号,殿内至今留御书匾额。泉州的这座天后宫,是中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台湾及东南亚的许多妈祖庙也都是这里的分灵。殿内的妈祖像由黑沉香木雕成,也有不少人坚信她是被香火熏黑的。
天后宫内庭
天后宫的对面就是古代泉州的城门——德济门遗址。2001年之前还埋在地下,因为建筑施工才被发掘,还出土了长着天使翅膀的菩萨佛像,它们现在被陈列在泉州的宗教时刻博物馆。
要是时间充裕,泉州还有很多能大开眼界的神灵可以发掘,比如,中国唯一现存的明教(摩尼教)寺庙,草庵,金庸先生都曾专程拜访。供奉着一尊怪异白狗的白耇庙,据说它是救过锡兰王子一命的大英雄,在庙内被封为“毗舍爷”。惠安海边还有个小庙,供着27个解放军,据说是一个被解放军救出的姑娘所建,正殿、纪念碑、烈士亭都有模有样。(文/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