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芜湖很多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蓝、地净、水清、景美不说,基础设施和城里的差别也越来越小,各地还深入挖掘各自的地方特色,有的做强特色产业,有的做活乡村旅游、有的坚持文化引路,让农村更宜居,村民更富裕,乡风更和谐,这一切都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芜湖市已建成135个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
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截至今年,我市共建成135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处于沿江领先、全省前列的水平,南陵县在2013年度、2014年度省级考核验收中连续两年获得沿江片区第一名的成绩。南陵县和芜湖县获得“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据了解,重点开展的内容包括农村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中绿化、村庄亮化10项,这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版”。如果中心村的基础条件好、文旅生态资源丰富,还将结合实际拉高标杆予以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乡镇连城接村,承上启下,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但乡镇政府驻地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省委省政府把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建设内容包括三方面,即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治脏主要是重点整治建成区的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沟塘河渠、公共厕所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治乱主要是治理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拉乱挂等现象。加强重点在提升建成区交通通达水平,贯通和改善主干路,修缮破损路,完善路灯、通信、集贸市场、文体活动等设施,提升绿化水平。
兴业富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是如何让村民富裕起来的?据了解,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美丽事业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主要聚力于发展一村一品和乡村旅游。目前张桥龟鳖养殖、板石岭竹器加工、烟墩葛饮品、新林红薯制品、都督茶叶等都很有影响力。建成了官巷村、后沙村、龙山村等20多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了春夏秋冬四大类1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官巷、中分、万兴、万年台等中心村发展了多彩池塘、沙墩农家、春谷人家等150多家精品农家乐。
乡风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
乡风文明建设对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有着重要作用。很多地方深入挖掘镇村文化内涵,将村史、传说、孝廉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因素植入美丽乡村建设。如八都何的孝义文化、黄墓的三国文化、霭里的农节文化、中分和涧边的红色文化、西河的水文化等。目前,全市已建成了地域文化展示馆25个。同时,以美丽乡村大舞台为文化载体,拓宽乡村文化输送渠道,鼓励吸引群众参与,自发组织诚实守信、敬老孝亲等喜闻乐见的节目参加表演,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开设巡回乡村道德讲堂,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户等,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把先进、健康的文化根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三是结合地方特色、特产和传统节日等举办桃花节、牡丹节、吟诗节、过小年、闹元宵等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节庆活动。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主人翁。从规划的编制到工程施工监督到后期的长效管护,都有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的机会,每个建设点建设之前,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参与建设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南陵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推行“议事会”议事、“理事会”干事、“监事会”察事的群众民主管理机制和“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项目运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每年的美丽乡村考核验收的村民满意度测评中,都取得很好的满意度。
三分建七分管。市财政专项资金从2016年起每村补贴管护经费3万元,时间期限是三年。同时在积极探索建立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基金制度,建立市县财政支持、镇村补助与群众缴费相结合的管护资金筹集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绿色乡村体系,打造生态建设的新亮点。(文/芜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