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家园林——谁“收藏”了圆明园?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0-18 11:26:03
核心提示:  圆明园,一座清代皇家园林。百年来,国人对于它的存在蕴含着十分复杂的情绪。它是晚清政府孱弱无能的写照。直至今日,流失的
  圆明园,一座清代皇家园林。百年来,国人对于它的存在蕴含着十分复杂的情绪。它是晚清政府孱弱无能的写照。直至今日,流失的兽首每次出现在报端,仍旧会牵动国人的神经。圆明园,三个字承载了太多民族悲痛,也令无数人梦回,想要一瞻那里曾经的恢弘与瑰丽。

2041155_600<em></em>x600

  圆明园是康熙赐给雍正的

  圆明园坐落于现北京市海淀区挂甲屯一带,北京大学北边,时为康熙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因此,圆明园规模不能比几百米外的畅春园大,内里建设也较普通,不能与畅春园相媲美。不过,随着胤禛即位,圆明园的地位就大不一样了。

  康雍乾时期是清朝最繁盛的一百多年。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持续的扩建。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三千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圆明园”是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火烧前遭受民间抢劫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可以说,这时候的圆明园已经是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了,再没有任何一处园林可以与之匹敌。就是这样一处超级园林,却在公元1860年被焚烧殆尽。而在火烧圆明园之前,英法联军用3天时间对收藏在里面的文物进行了疯狂掠夺。刘阳,中国圆明园学会资料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用十年时间寻找圆明园文物的“收藏者”。他出版过一本《谁收藏了圆明园》,详尽介绍了圆明园文物的流失情况。

  据介绍,火烧圆明园之前,这座备受瞩目的皇家园林就曾遭到民间抢劫,导致部分文物流散。此后的1860年,英法联军在园内进行了长达三天的疯狂劫掠,使得大量文物被掠夺与烧毁。之后,又有人进入焚毁的圆明园,搬走了不少建筑构件。

  圆明园文物回归困难重重

  刘阳表示,大量圆明园文物在被英法联军洗劫后的第二年,便出现在英法的拍卖会上。然而,“现在到底有多少文物流散在外,没有人说得清楚。寻找圆明园文物只能不断去摸索,也许耗尽一生也找不完。圆明园现在保存的文物数量与流失海外的那些奇珍异宝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刘阳说。

  《谁收藏了圆明园》中收录了刘阳找到的400多件流散文物的线索,十二生肖重聚已不可能实现,那么其他文物是否有重新回归的可能呢?刘阳表示,这也不现实。

  看这本大部头的书时,很难形容是一种怎样悲愤而又复杂的心情。关于圆明园的书籍和影视剧并不少,我们只能由此想象当年的圆明园四十景的美不胜收。
 
 
 

本文标题: 清代皇家园林——谁“收藏”了圆明园?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21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