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飞檐雕柱。
红漆的大门,镂空的木窗,斑驳的青石板,
世事的不断变迁如流水般逝去。
可这些伫立风雨中千年的建筑民居,
依然记录着历史的呢喃。
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家的象征,
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本所在。
与庙堂建筑作为一门显学不同,
民居在历代都受到学者们的忽视。
白墙黛瓦,淡墨轻岚,
旧时寻常巷陌间,
绿水轻舟已惘然。
这是吴冠中笔下的旧时江南。
近现代以来,
建筑师们渐渐意识到中国民居建筑的价值,
对民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今年春节,
一组浙江农村回迁房的组图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
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
有着与城市全然不同的静谧,
隔着或墨绿或淡绿的隔离林与农田,
远远的一片白色建筑如画卷立在其间。
陶渊明说: “户庭无尘土,虚室有余闲”
白居易说: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
等待着我们去认真翻阅它、品读它。
浙江富阳的回迁房仅仅也是中国民居的冰山一角。
穿过千年的历史,
搜寻尘封的记忆,
走进一个个古老的房间,
体验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轻摸,那一幅幅泛黄的书卷,
默默沉浸在 逝去的时光里。
对于我们后世的人来讲
这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
印刻着一些时代印记的符号
吴冠中笔下的旧时江南,
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
曾经是寻常巷陌,
多年后却是很多人记忆中,
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缘分总是来回兜转,
总会于千千万万人之中,
遇见属于我们所遇见的故事,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踏入千年民居,
言已尽,心已静。
(文/民宿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