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0-27 15:40:39
核心提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他多情地咏叹了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他多情地咏叹了江南的美丽。历史上,赞美江南的诗词太多太多。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物产丰美,文化发达,江南以其山水的秀美清秀,更适宜文人雅士居住久留,又以密布的河网,丰富的叠山之石成为构造园林的理想之地。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为江南的造园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传承中国造园艺术的传统,融入江南文人的气息,江南古典园林便从中国园林中顺理成章地升华出来,呈现出优雅秀美的姿色。

微信图片_20171027173356

  江南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还有借助古代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江南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徜徉在园林之中,仿佛朗读诗文一般的酣畅淋漓,这是院子无处不在的诗情。江南园林是诗情与画意的物化,无处不入画,无景不入诗,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传统在江南园林中均有杰出表现,端庄、含蓄、幽静、雅致,各有千秋。游赏江南园林,无异于品味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江南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摹。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江南古典园林”。

微信图片_20171027173359

  江南园林多楹联。大凡亭、堂、楼、阁、轩的柱子上,堂屋前,都不失时机地悬挂上一副楹联,往往是画龙点睛,恰如其分,高度概括出园子的自然美和建筑美,表露出园主人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心态,人们很自然地要驻足品读。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楹联是“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和建筑及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品味对联,你的眼前会不自觉地幻化出一种美丽的境界,感觉到眼前粼粼清波,磊磊假山、清风明月,虚实相济的迷人境界。扬州个园里“壶天自春”轩前的楹联则是古人诗歌的糅合,“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借用得不露痕迹,也十分符合当地的气氛,显示出不同反响的气韵。

  网师园内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引自四个典故,大意是说曾子每天自我反省,颜子不听不为不符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刻苦好学。园内还有一副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描写“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和休闲的生活状态。“寻寻觅觅”取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不过扫却原词的伤感;“莺莺”源自《西厢记》;“燕燕”来自唐代元稹《会真记》;“卿卿”本为晋代王安丰妻对王安丰的爱称;“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糖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联曼妙,连绵回环,极富柔情。

微信图片_20171027173401

  沧浪亭石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更是著名了,抒写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近处的水、远方的山均饱含深情。这是一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此借用“清风明月”写沧浪亭自然景色;下联咏沧浪亭借景之美,表达作者纵情山水,怡然自得的超然之致。

  “好鸟鸣随意,山花落自然”,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花木随处可见。春柳轻,夏荷艳,秋枫浓,冬梅烈。园主常借园林花木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移情于花木,将花木“人格化”,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人行走于园中,应视花木为有生命、有思想的活物,疏竹弄影,残荷听雨,桐音幽兰,一花一木见精神,都具有着很高远的立意。江南园林栽植树木不讲求成行成列。在乎自然而随意,往往以三五株虬枝枯干给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自然生长的树木表现出天然植被的万千气象。花木的配植也十分的讲究,山冈栽松,岸边种柳,山间挂藤,水上放莲,庭中植桂,古屋绕梅,疏竹沿墙,芭蕉立脚,无不饶有审美趣味。至于四季变化,栽植时也力求十分相宜,春看烟雨细柳,夏观翠荷临风,秋赏桂香丹枫,冬日踏雪赏梅,体现出一种变化轮回的哲理。造园者就是如此这般地理解和阐述自然,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赋予了象征的意义。

  园林一般有水,而水边必植杨柳。这是为何?实际上包含着许多意思。首先,杨柳枝条修长、柔美,舒徐婉约,婀娜多姿,形象很美,深受多情善感的文人们喜爱。《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次,杨柳具有特殊的含义,因“柳”、“留”谐音,古人尤其是文人有离别赠柳的习俗,表示“挽留”之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均为此意。园林中有水便有柳,有柳便有水的另一层含义是借水来衬托柳的妩媚,以柳的柔美反衬水的清纯。作家端木在《曹雪芹传》中谈到园中植柳,有“水无柳不韵,水无亭不凉,水无鱼不欢,水无鸟不远,水无船不活……”之语,都是造园时移用文学上的“衬托”手法,确实值得玩味。

微信图片_20171027173404

  江南的每个园林都是有主题的,扬州个园的主题,自然体现在“竹”上。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赞美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黄至筠爱竹,他名字中的“筠”本意是竹皮,借此指竹。于是,园主人一个奇妙的构想产生了,何不以“竹”为题,名之“个园”。园内遍植翠竹,每一片竹叶都是一个“个”字,既体现了竹本固、虚心、体直、节贞的君子之风,又显出不同于其他江南名园的独特个性。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江南,四季分明,花开花落,而竹四季常绿,可以使园子永葆青春,至于竹子的种种高风亮节,中国的古人们早已赋予其丰富的象征含义。

  扬州人爱竹。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写扬州人的风俗时,这样写道:“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鸡。”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尤以画竹闻名。

  江南古典园林的一草一木,一窗一景,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轩榭廊庑,无不精妙绝伦。置身园林,真是处处有诗情,满眼皆画意,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微信图片_20171027173407

  有篇短文这样评价江南古典园林,说“最先构想这些园林的人,肯定是个痴迷戏剧的人。因为那种一物一景的思绪,悄然蜿蜒的走廊,池塘边通透的水榭,以及雕满纹面的小楼、石阶、小桥、画屏,都是为了安排一出戏的发生而蓄意营造”。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感悟、感觉。江南古典园林一步步发展到清末,是个渐进的过程,自有其规律可循,但园中确实透出一股人生如戏的况味。园主人和造园师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融入其中,不同的人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正像一出戏剧,不同境界的人所见识的都是别样的,这正是江南古典园林给今人的启示。每天,江南的古典园林都拥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行走于小桥流水之间,品味折精雕细刻的建筑,感悟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受。江南园林是小巧的,但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却是如此的博大高远。(文/古早的建筑)
 

本文标题: 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3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