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日照的一个小渔村,近400名从事村镇经济、乡村遗产、乡村文创和建筑实践的中外学者、建筑师、一线乡村带头人,近日齐聚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日照山海天峰会,共话中国乡村建设和复兴。在综合、民宿、乡游、扶贫四大板块讨论中,乡村民宿再次成为话题中心。在民宿泡沫下,许多人指责民宿是乡村的“坏孩子”,然而在乡村复兴研究者、建设者和实践者眼中,事实并非如此。
“软件”时代闯入乡村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李永良介绍,本次峰会针对目前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乡村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回顾,通过学术界的亲历研究和乡建实践提出专业解读和可能的建议,构建多方参与、跨行业合作、扎根乡村实践的开放平台。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看来,要解决农村发展问题,首先,项目的设计、指向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要让村庄的某种东西和市场形成交换,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收入和价值。其次,能够和市场形成价值交换,关键的就是产品或服务。其基础是把农民整合、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社、股份公司或协会,这是乡村发展最关键的基础。
乡村不缺景观,缺的是活力;乡村不缺文化,缺的是展示。目前乡村普遍存在管理落后、安全性差、出行不便、设施老旧等问题。原住民特别纯朴,但是光靠人的纯朴和自然山水远远不够,新乡绅和返乡创客也十分有限。“我们光靠涂脂抹粉解决不了内在美的缺失,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乡建中,‘软件’的提升才是关键。
央视《记住乡愁》栏目组主编赵翀表示,传统文化和乡村复兴的关系并不单一。“乡村复兴就要让一度沉睡或半沉睡的优秀道德、传统文化苏醒过来,这是第一步。其次,乡村复兴让在乡土社会里面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活下去,融入到生产生活,融入到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上。最后,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乡村文化有价值的内涵和陈旧表现形式加以改造,开掘历史,指向未来,为当下人提供想象的可能性空间。”
元住联合创始人、制片人郭涌在乡村复兴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他认为短视频能够让乡愁更美,“我们希望通过美景、美食、美好的回忆,通过这些让孩子们爱上乡村旅游。”
民宿并没有原罪
“我希望每个人的村庄、每个人的记忆里不会被现代污染,希望农村的复兴之路真正能够让我们的精神回到自己的故乡。”安徽黄山猪栏酒吧创始人寒玉认为,真正的乡村复兴是保住我们记忆里的故乡。
北京翎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翎芳魔境民宿创始人王翎芳认为,通常可复制的民宿特色是从市场层面上来考虑,以资本的态度切入,它贩卖的是设计师模拟的生活感。而不可复制的民宿是比较逆市场的,它不会从市场层面上去考虑,而从自己本身,可能类似从他的初心或者他的喜好、性格去考虑怎样打造民宿。
在长期民宿建筑实践中,STUDIO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戚山山逐渐认识到:“建筑就是一个生命体,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就是在造物,我不希望有太多的个人符号或者表面风格,而希望能够通过几个月的设计、在村里的探访,能够真正找到属于它的基因。”
除了设计,民宿广为人关注的还是如何重建人与土地的链接,农业和农耕文化成为重要的突破点。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石嫣看来,无论大家去学习欧美的生态农业,还是日韩的生态农业体系,其实离不开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智慧和传承。
“在乡村复兴中,摒除情怀,其实我们的目标正是希望构建一个产销共同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联合起来,最后重建人与土地的链接,重新认知我们的文化,然后重新回归到我们最本质的生活。”石嫣说。(文/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