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产竹大国,竹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今天要说的竹刻是在我国悠久深厚的竹文化与竹工艺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的兴起而成熟的一种特种雕刻艺术,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相互交融的结晶。
这是一门以竹为纸、以刀为笔的艺术。刻刀在坚硬的竹板上游走,犹如饱蘸浓墨的狼毫笔,从容游走在词情画意之中。竹屑纷飞间,流传的诗词、精美的图画、写意的感觉,都在竹板上渐渐浮现,赋予竹板丰富而多彩的生命。
把竹子引入文房。精心制作为笔筒、臂搁、扇骨等,手中盈握或怀袖所藏,时时把玩,可观自然之意,也可仿竹之品行。
竹如君子
谈及竹子,必有君子之风,宛如《诗经·卫风·淇奥》所言“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或许是竹子虚直的品行,在绿竹猗猗的河畔,才会想到文采风流的谦谦君子。
▲元倪瓒《竹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因竹与文士相似,故文士喜竹,更喜伴竹而居,如苏东坡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高士雅集图竹笔筒
但限于所居,不可家家植竹,于是尝试把竹子引入文房。精心制作为笔筒、臂搁、扇骨等,手中盈握或怀袖所藏,时时把玩,可观自然之意,也可仿竹之品行。
竹雕西园雅集图杯
竹刻小史
金西厓、王世襄先生整理的《竹刻艺术》所载早期的竹刻制品,比如晋朝王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据孙机先生考,早期的笔筒作用应多是盛书卷所用,至元代才有我们摆放桌案上的笔筒),又南朝齐高帝赐民僧绍竹根如意,南朝诗人庾信亦有竹根雕的杯子。
竹雕刘海戏金蟾
竹雕之盛,大致始于明代,根据风格地域不同,可分嘉定是、金陵两派。前者以朱鹤、朱缨、朱稚征三代最为代表,其特点为擅长深雕、透雕、高浮雕、刀法精巧,整体风格华丽。后者以濮仲谦为代表,以根雕、竹板刻画渐长,手法上采用阴文浅刻,不事精雕,而追求自然雅趣。
竹雕西厢人物笔筒
(文/楠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