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与文化”融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会带来如何可观的经济效应?体育产业该往哪些方向衍生发展?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有了答案。《意见》指出: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省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总产出达到1.6万亿元,增加值近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8%以上。浙江将实施八大重点产业计划,其中文化体育产业推进计划赫然在列。
——要求支持体育传媒、体育影视、体育动漫、体育表演、运动休闲、品牌赛事、体育培训、智力体育、电子竞技等体育服务业发展。同时,引导建设一批文化体育、智能体育产业园和集聚区,争创一批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实际上,在浙江文化与体育的水乳交融早已初露端倪。记者从省体育局获悉,201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1509亿元,创造增加值为4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8%,高于全国0.28个百分点。其中体育服务业欣欣向荣,创造增加值232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50.1%。
与此同时,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的体育服务业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上个月,浙江省体育产业联合会服务业专业委员会座谈会在嘉兴举行,这次大会被誉为浙江体育产业的“大众点评”,深入探讨了浙江的体育服务业面临怎样的难题?并且大胆提出“要助推体育服务业接轨旅游市场。”此外,上半年位于义乌数码城的电竞产业园开园、中国首部足球主题动漫《干霄》问世等都为我省的体育服务业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如果说体育服务业目前的发展仍是探索阶段,那么我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无疑是比较成熟的。自2016年以来,我省公布的两批79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中,以体育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就有5个。其中,无论是湖州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还是嘉兴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绍兴柯桥酷玩小镇,均围绕已有的景区、度假区等当地休闲文化名片“做文章”,成为国内体育运动休闲小镇探索的先行模式。
对此,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明认为,我省体育小镇的开发,以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为手段,以休闲化消费人群及就业人口的聚集为目的,以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全面为依托,构建了一个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可以预见,体育小镇今后为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将不可估量。”
“体育+文化”或者说是“体育与文化相融合”究竟会起到怎样的化学发应?对此,省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姜建成看得较客观。他认为,体育产业有着巨大前景和活力,与文化产业的抱团有助于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强强联合。然而,不同产业的配合也存在着客观难度,如何因势利导,取长补短仍旧是今后的课题。“体育人要扩宽思路,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是需要体育人多想点子,多了解市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文/体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