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镇是中国伟大农耕文明最后的载体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06 15:02:29
核心提示:  前不久,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深圳)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乡博会)上,在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格局下的城市创新
  前不久,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深圳)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乡博会)上,在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与新乡村”为主题的“新都市主义/新田园主义下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高峰论坛”上,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分享了《传统村镇是中国伟大农耕文明最后的载体》,引发较大反响,现摘录几段分享如下。

  说到田园城市,要从英国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开始。我在英国生活了六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英国的乡村非常美丽,非常漂亮。然而回国之后,我感受到很大的反差,很多村落都展现不出田园之美。我们的乡村在古代应该是非常优美的,因为很多唐诗宋词都描述到了古代中国乡村的田园之美,所以我把很多精力用在乡村的规划设计上,希望能重现这种美。

timg (2)

  另外,我觉得中国的乡村,特别在云贵川这类比较偏僻的地区,比较多地保留了乡村美丽的一面,因此我们的项目也比较集中在云贵川一带。

  田园城市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乡村是有好的一面,城市也有好的一面,它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把乡村和城市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三磁铁理论”。乡村有干净的空气,新鲜的食品,在乡村,大家一起长大,互相了解,互相认识,对彼此都比较放心。乡村给人类生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和社会结构,所以乡村是人居的一个理想场景。

  为什么大家要离开城市?因为城市有很多问题,比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冲垮。为什么大家又要到城市?因为城市有好的医疗、教育服务和就业机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认为乡村有乡村吸引人的地方,城市也有城市吸引人的地方,而理想的城乡规划就是乡村与城市能够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我们传统的田园思想有非常深厚的根基。我总结中国田园思想的缘由,发现从魏晋时代田园思想就已经萌发。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古代文人,可能年轻的时候是以儒家思想作为主要的精神支持,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他们就回归到田园。因此我们看到魏晋、明清时期官员在退休以后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这说明了田园思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中国的田园思想和英国的田园思想有什么差别呢?就是我们更加在思想的渊源深处,有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依赖。那我们传统文化中主张什么呢?我们主张渔樵耕读,在一种田园的、诗意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在我做的很多小镇与乡村规划设计当中,对于中国的田园思想做了重要的诠释。我认为安居乐业是我们农耕文化一个伟大的价值观。

timg (3)

  后来,我作为成都市政府的顾问主持了成都周边很多旅游小镇和古镇的规划设计,像洛带古镇、汶川水磨镇等等。我们实践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田园思想与中国传统古镇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工业文明始于英国,那么可以说英国代表了伟大的工业文明,而农耕文化的成就我认为主要展现在中国,农耕文化对我们国家影响深远,成就了东方伟大的文明古国。魏晋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所体现的这种生活方式是我们伟大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在过去15年里把主要的经历放在传统的小镇、旅游小镇和特色小镇的设计上面,追求农耕文明的现代诠释。

  我们在追随自己的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几千年的实践,其中可以发现很多连续贯穿我们精神世界并成为哲学基础的人居理想。从绘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理想,那是一种对农田、阡陌和山水的诉求,这种理想的生活环境集中体现在小镇与乡村里。上个月,我刚刚从东京调研回来,发现东京超过一半人生活在郊区、生活在小镇里,并不是都住在拥挤林立的高楼大厦里。所以我觉得,作为同样人口稠密的中国,应该让这种居住方式回归,再次打造我们的乡村。

  我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传统的村落能够不断地进步,能够不断地被保护下来,能够不断地可持续地发展,能够通过美丽乡村体现我们的田园思想,体现我们中国人的伟大农耕文化,展现我们热爱自己故乡、热爱自己故土的情怀,让我们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生活在中国传统空间里,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文/中国旅游新闻网)
 

本文标题: 传统村镇是中国伟大农耕文明最后的载体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38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