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三宅,来看看下城的文化肌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13 10:20:30
核心提示:  下城,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在这片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历代先贤谱写了辛劳创业、追求文明、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下城,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在这片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历代先贤谱写了辛劳创业、追求文明、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留下了励精图治、精忠报国、兴民安邦的传奇故事;演绎了扬善惩恶、劫富欺贫、助人为乐的动人佳话。

  长庆,坐落于杭州的中心位置,得名于唐穆宗“长庆”年号。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勤劳朴实的长庆百姓,沉淀了属于长庆的璀璨而深厚的文化印记。其中,长庆的古宅更是传承了这一地区独特的记忆,将浓郁的印迹与美好的回忆深深沉淀。

古韵深厚,这里曾是居住栖息的佳宅

  穿行过庆春路的高楼大厦,漫步于车水马龙的联桥(古惠济桥),就来到了新华路岳官巷4号,这里坐落着杭州市区保留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吴宅。

1.webp
杭州市区保留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吴宅

2.webp
吴宅,在土木瓦石之间仍能触摸到有明一代特有的气质

  虽然宅子在四百多年里几易其主,数次改扩,但在土木瓦石之间仍能触摸到有明一代特有的气质,低调中的奢华,奢华中的低调。吴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初为学官殳云桥、殳云山兄弟(“殳”音“书”)所有,岳官巷(杭州方言“学”与“岳”谐音)因此得名,至清咸丰年间该建筑由曾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职的吴振棫(1792-1871)买下,后为吴氏后裔居住,故名吴宅。吴振棫悉心经营园宅,扩地七亩有余,形成了由三条南北向并立轴线的五进院落。守敦堂、载德堂、四宜轩、华谊馆,古色古香;厅堂明廊暗弄,假山莲池花圃,工巧精致;在肇新堂廊心墙保留了明代砖雕精品,喜鹊花卉、麒麟仙鹿、祥云仙鹤、双狮捧球、双龙戏珠,栩栩如生。

3.webp
梁宅是杭州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宅邸建筑

  沿着新华路来到双眼井巷2号,这里是清嘉庆年间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梁肯堂(1717-1801)的旧居——梁宅。宅子占地2000多平方米,四开间三进加天井,分东西两条轴线,是杭州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宅邸建筑。整个建筑分布紧凑、分区有序、装饰朴茂、精而不繁。在梁宅不远处青春中学内,还有一幢二层建筑——白衣寺,曾是杭州丛林名刹之一,白色的墙面,褐色的柱子门窗,中轴线上存前殿、大殿、后殿、老宗堂,无不显示出古老的寺院特色。

4.webp
明宅,是茅宅、陈宅两座明代建筑之总称

  由新华路往北,来到明宅,它是茅宅、陈宅两座明代建筑之总称。茅宅今存两进,一进轿厅,三间开,面阔7.5米;二进为正厅,五开间,面阔19.5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茅家厨房内发现60厘米见方的地坪砖一块,上面刻有“明万历贰拾伍年造”(1597年)标记。两宅均为木结构建筑,金柱粗实、门槛高阔、石砌地坪、落地隔窗、宽阔庭院,怡然而居,悠然自得。

有机更新,老宅焕发全新光彩

  住在青春坊小区的陈老今年已是古稀之年,老爷子说起岳官巷,记忆却依旧清晰:“你可别小看这条长不过一百多米的小巷,历史上却发生过许多非同寻常的故事。”他说,岳官巷原来有吴宅、陶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宅子遭到了严重破坏,宅子里面的砖雕被人拿走去补墙铺地,白皮松、罗汉松、枫梅、桂树等百年以上各种名贵树木全被砍光,明代楠木雕刻的“五富献寿”被拆,连假山水池也难逃厄运,被砸的砸,毁的毁。

5.webp
吴宅

  “幸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庆春路一带的旧城改造,使得吴宅得以修复。”说话间,老爷子连声称赞这是明智之举。1998年旧宅改造中,吴宅中、东轴线修复,并作为杭州市文物监管品交易市场、杭州市传统工艺馆对外免费开放,有四五十家铺子,大到古董家具,小到书画印石,古旧物事都能在此找到踪迹。

  同样经历了老宅新用的还有梁宅。2004年,政府对梁宅进行修缮后,杭州中医院和杭州中医协会联合开设了“广兴堂国医馆”,现在成了“杭州中医文化博览园”。走进园内,可以看见各种图文资料和藏品陈列在馆内的各个角落,生动地展示了杭州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到访者既可以在馆内得到技术精湛的各级名中医的诊疗,还可以坐在古朴幽雅的保健茶室内品尝由专业人员根据个人体质设计制作的保健药膳和保健药茶。这一古老、传统的建筑格局内全方位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医学的神奇魅力,让到访者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点滴碎片,蕴藏着长庆特殊的文化印记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而文物古迹无疑是他们最独特的载体。长庆古宅作为长庆独特的文化印记,丢掉了他们,等于城市失去了记忆。

6.webp

  明宅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宅似乎也慢慢成为长庆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老宅历经数百年沧桑,几经修复,却最终得以保存下来。就像勤勤恳恳的长庆百姓,古朴却坚韧、厚德而又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家住遥祥寺巷的老人们亲眼见证了白衣寺的荣辱兴衰,自解放后这里办起了福利茶厂,后来又用来做仓库,之前的历史遗迹也只能在房子的结构上看到了。老人们却仍是心心念念殿上面的枋子,房顶上的望砖和走廊上的一根根柱子,尤其爱念叨老宗堂内那最能反映寺院特色的斗拱。

  或许,老人们念叨的是一份记忆、一份情怀罢了!但它却是城市中一份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传承给下一代的生命哲理。(文/下城发布)
 
 

本文标题: 长庆三宅,来看看下城的文化肌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4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