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发展版图上,“开发一个景、富了一个村”“猪棚变金棚、叶子变票子”“山下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这样的典型案例俯拾皆是。全域旅游,不仅在于让看得见的环境变美,更在于其背后“联动一二三产相融相盛,让全域居民变局外人、旁观者为受益者、参与者”的共建共享的魅力。
安吉余村,从采矿卖石头到发展旅游卖风景,村里开起农家乐、办起旅行社、种起四季果园等,村民通过“美丽经济”发家致富。旅游业与乡村、工业、文化、体育、林业等多行业相加后,不仅催生了一大批区别于传统旅游景区的新旅游点,更增加了整个经济发展的活力,展现出旅游业独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关联性价值。2016年,全省旅游项目总投资突破1万亿元,龙之梦、山水六旗等一批单体投资超200亿的旅游大项目落户浙江。
“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浙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告诉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浙江旅游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旅游发展难题。”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易开刚提醒,全域旅游不能仅限于景点配置,更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更加注重全社会各类发展资源及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突出地方特色,不仅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决策,还要让游客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建,因为只有群众越参与、旅游才能越红火,“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才能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
民间资本全域旅游有金可淘
《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创新性地对“共建共享机制”提出了要求。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张雄文说:“我们鼓励有民间资本加入当地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中来,也希望省内能建立起常态化的志愿者队伍。我们倡导的共建共享一方面将带来游客体验度与美誉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增强居民的获得感,改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就业,使景区工作人员、地接导游等职业得到保障。”
另外,民间资本加入全域旅游建设,并非只有投入,恰恰相反,“共建共享机制”带来的社会利益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间已有体现。
比如德国柏林的旅游热点中就有一项“厕所游”——很多游客都想体验一下瓦尔公司出资建设的公共厕所,不仅因为在欧洲免费开放的公共厕所少,更是因为在这家公司运营的厕所,游客可以看到出人意料的广告创意,体验到舒适服务。而瓦尔公司也依靠人气聚集的各项广告业务,获得了经济收益。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张雄文认为,有社会与民间力量共同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体系的建设,会是今后评估各地全域旅游成果的一个加分项。可以预见,民间资本加入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全面建设,也能凭借随之而来的游客红利,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淘到金”。
浙江全域旅游大事记
2002年,西湖‘拆除围墙’,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接下来的15年里,西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时时处处可旅游的共享之地,这可以说是我省推进全域旅游的最初探索。
2012年,乌镇以“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为重点,大力实施景区内外环境的综合整治。
2013年,浙江省政府批复桐庐县为我省首个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
2014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浙江提出要把全省当成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打造。
2015年,浙江提出创建百个兼具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2016年,浙江提出创建百个注重特色民俗风情与乡俗文化挖掘的旅游风情小镇。
2017年,浙江公布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并提出到2020年打造一千个3A级景区村庄和一万个A级景区村庄。(文/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