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成都评出10个非遗特色小镇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18 15:01:34
核心提示:  成都市第一批非遗特色小镇正式公布。在参评的24个小镇中,洛带、新繁、黄龙溪、安德、柳街、桂花、平乐、道明、安仁、甘溪等
QQ20171118-150334

   成都市第一批非遗特色小镇正式公布。在参评的24个小镇中,洛带、新繁、黄龙溪、安德、柳街、桂花、平乐、道明、安仁、甘溪等10个古镇入选。
 
  世代居于古镇上的勤劳人民,千百年来因地制宜,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时至今日,它们依然顽强生长,并开出璀璨之花。
 
  三个硬指标小镇因非遗而生动
 
  黄龙溪的火龙、平乐古镇的瓷胎竹编、安德的郫县豆瓣制造……首次评出的十大非遗小镇,每一镇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历史悠久的非遗项目。非遗让这些小镇有了与众不同的生动气韵。
 
  成都市文广新局非遗处处长张擎介绍,此次评选有三个硬指标:至少是某一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的主要传承地、经常性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传播的活动、有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和培育计划。在长达5个月的层层申报和专家打分评选后,十大小镇新鲜出炉。
 
  据此次负责评选的专家王力本介绍,以客家会馆为特色的龙泉驿洛带古镇,客家龙舞和客家风俗,已经是省级非遗项目,客家水龙节、东山客家话以及客家祭祖仪式等,也分别是市区级非遗。每年清明节,洛带五凤楼前中心广场,客家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曾经只能在古籍中感知的礼祭,完美“复活”;在安仁古镇,春节等大假期间可以欣赏到川西民俗婚庆。妁合、访人户、发八字、迎新、拜堂等特有环节,以及场面宏大、程序考究的婚礼,现在已很难见到。当然,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郫县豆瓣的所在地,安德有一整条的川菜汇美食体验街,汇集了著名的川菜体验馆和很多美食商家,让人能大快朵颐。
 
  蒲江甘溪、彭州桂花两个小镇,是文艺青年们的最爱。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甘溪明月窑,完整沿用唐代工艺使用至2008年,被称为“活着的邛窑”。“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蒲江及时对老窑进行保护性修复。而最近几年,文艺青年们陆续入驻甘溪明月村,将这里打造成“国际陶艺村”。而作为西蜀著名陶艺之乡的彭州桂花镇,因其土质细腻的黄色粘土,在明代嘉靖年间,官府即在此建立官窑“嘉靖窑”。如今,桂花镇的土陶传统制作技艺已是省级非遗,超过7成的居民从事陶艺。他们在制陶之余,也相当乐意让观光客体验一把手工制陶的乐趣。
 
  王力本说,10个特色非遗小镇中,新繁、平乐和道明三镇,都以传统手工艺著称。建城历史已有3000多年的新繁,国家级非遗项目新繁棕编和新繁的泡菜一样有名。这种出现于清代嘉庆末年的棕编,坚实耐磨、造型优美,颇受百姓欢迎。如今,新繁已是全国惟一一处棕编基地。平乐古镇,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瓷胎竹编;而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道明镇早在1995年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
 
  保护传承非遗茁壮生长
 
  非遗,凝聚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近年来,在这些非遗特色小镇上,一度失传的非遗得以恢复,甚至发展、壮大。
 
  6月18日,2017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在柳街拉开序幕。当四面八方的农人头戴斗笠、从农田深处缓缓走来,最后在宽阔的秧田里一边古法薅秧,一边唱起朴实欢乐的薅秧歌,闻讯而来的四方乡邻看得笑逐眼开。这种诗情画意的田园文化,也吸引了傅天琳、林雪和大解三位鲁迅文学奖得主前往采风。然而在30多年前,柳街的薅秧歌声曾濒临消失。
 
  73岁的柳街薅秧歌传承人康洪介绍,薅秧歌,是农民在薅秧时为缓解劳作时的苦累,即兴现编现唱的一种原生态歌曲。这种源于生活的歌,见啥唱啥。每年六月的薅秧季节,川西平原绵延的农田里,人们扯开喉咙放声歌唱,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场面极为壮观。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种田,秧苗不用薅了,伴随劳作而生的薅秧歌也在川西坝子濒临消失。
 
  这让热爱民间文化的罗廷全老先生十分心痛。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先后走访100多位农人,在几年前整理出《柳街薅秧歌300首》《柳街薅秧歌史话》。
 
  如今,柳街薅秧歌已成为省级非遗,柳街能唱薅秧歌的已有几十人。康洪说,随着柳街打造“寄放乡愁的中国田园诗歌之乡”,柳街薅秧歌还专门成立实景及舞台演出两支队伍。到了各种节庆,能有几百人的阵容下到秧田帮腔。这种壮观的场面,每次都能吸引上万人前往观看。
 
  在首批非遗特色小镇中,有不少这样的民间工艺和艺术,因非遗保护而茁壮生长。
 
  今年国庆、中秋大假,到黄龙溪古镇的游客,欣赏到精彩的火龙表演。
 
  黄龙溪火龙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6年,黄龙溪就已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然而以前的火龙表演者,还只是来自广大乡村和城镇的爱好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能耍火龙的民间爱好者越来越少。随着火龙灯舞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这个古老的习俗得以更完善的保存与流传。火龙灯舞的省级传承人李恩东介绍,以前春节玩龙,只能到民间临时找人组建队伍,“现在,仅专业舞龙队就有20人。”他们由当地政府统一发放工资,工作就是在春节、国庆等大假,以及双休日进行表演。李恩东说,以前扎龙、舞龙这些手艺,随着老手艺人的去世,也许民间就再无动力继承,“现在好了,有了政府持续的资金投入,专业火龙队的队员会舞龙,同样出身农民的教练们会扎龙,我还要到幼儿园教小朋友舞龙。黄龙溪的龙文化,再也不愁没人学了。”
 
  与当下生活接轨非遗渐成地方新名片
 
  保护非遗,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根脉。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审美的文化遗产,现已在生产性保护的探索和实践中,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位于崇州西北的道明镇,名字源于《周易》“天道下济而光明”。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依竹而居、以竹为器,处处是“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的景象。
 
  上世纪90年代,道明竹编是当地最主要的产业。到21世纪初,全镇竹编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然而主要做包装盒这种低附加值的道明竹编,在受到青神、江安等竹编冲击后,陷入杀价的恶性循环。没有利润,农民们渐渐放弃这项传统手艺,纷纷外出打工。
 
  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丁春梅说,道明竹编不缺手艺精湛的匠人,缺的是让竹艺与当下生活接轨的创新理念。2013年,丁春梅与父亲、同样是道明竹编传承人的丁志云一同创办“丁知竹”竹艺馆,开始与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家居产品系合作,为学生提供竹编研究实习基地。师生们从艺术角度提出的思路,为“丁知竹”的产品提供了灵感来源和宽广视野。“我们现在的产品从低附加值的量产变为融入创意设计的私人订制。”现在,她设计的竹编产品已成为都江堰某六星级酒店的定制产品。
 
  转变的不只有“丁知竹”。崇州文化体育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经历了大约10年的低潮期,如今已是国家级非遗的道明竹编,已经有5个专业大户、84个专业社和1个专业合作社,竹编产值在去年突破5000万元,带动竹编产业片区内6000多人就业。竹编,也成为道明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新名片,慕名而去的游客越来越多。
 
  在蒲江甘溪镇的明月村,一座曾经贫穷的村落同样因古窑而新生。
 
  国庆大假,来自成都的戴莹莹专门自驾去了一趟蒲江甘溪明月村。这位85后坦言,她是被那句“明月村,文艺青年的圣地”吸引去的,“没有失望。那种世外桃源的景致很独特,我还淘到一套很古朴的茶具……”
 
  位于318国道旁的明月村,阶梯状的龙窑因2008年的地震,熊熊炉火终于熄灭。震后,在恢复明月窑之际,如何彰显其文化价值,成为当地人的思考点。2013年,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正式签约: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明月国际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为核心,打造集陶艺生产销售、文创展示、创意体验、休闲运动、田园度假等于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
 
  在这个发展目标中,成都市级非遗项目——明月窑制作技艺,是其核心与灵魂。蒲江非遗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明月村以闲置农家院为突破,重点引进陶艺相关的新村民。2015年,明月村与陶艺相关的项目就有8个,培育了一个超过百人的陶艺、手工艺等传统文化的创客社区,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其间,主持人、服装设计师宁远带着她的草木染工作室来了,蜀山窑的创始人李清的工坊来了,画家工作室、艺术咖啡馆、民宿,在山清水秀的明月村扎下了根。新村民与老村民互助融合,共创共享新农村村落。几年来,新进驻的艺术家村民不仅让老村民从出租老屋中获益,还教他们做制陶设计、染布,延请村里的制陶艺人,用最古老的工艺烧造创新的产品。随着明月国际陶艺村的整体打造,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客栈、餐饮等项目的经营。甘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明月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14元,同比增加20%。仅今年国庆,接待的游客就多达1.5万人次。
 

本文标题: 生生不息!成都评出10个非遗特色小镇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4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