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全面理解和精准建设特色小镇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21 14:27:37
核心提示:  去年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岀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
  去年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岀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镇。但在探索中,问题也不少,有些脱离实际,盲目建设;有些生搬硬套,规划设计没想明白就仓促上马;有些以特色小镇名义圈地开发。这些问题,主要是对特色小镇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为什么要全面发展、精准建设特色小镇?

  首先,特色小镇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都有好处。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过度集中,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影响了经济均衡发展,而特色小镇既能疏解大城市的部分功能,也能构成城市周边的综合承载力,加快资源要素的集聚,从而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提高有效供给和扩大内需的新动力。现在经常提新旧动能转换,我认为特色小镇就是新旧动能比较好的转换。

timg (1)

  第二,特色小镇能让公共资源配置更合理。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造成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教育卫生医疗资源紧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小城市和新农村同样提供良好的公共资源。但农村完全按城市标准配置公共资源不现实,怎么办?特色小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或者叫中间地带,可就近解决租房、交通、就医就学等问题,吸引年轻人、大学生回乡创业,就地成就科技创新事业。现阶段,农村人口不可能到城市做高科技,但在特色小镇可以从事一些服务业,这样,不仅大城市的功能得到了疏解,人口迁移的成本也能降下来,这是在为小城镇“添色”,为大城市“减负”。

  第三,特色小镇能为逆城市化做准备。从美国、日本等国的发展看,城市化率超过70%,就会出现逆城市化趋势,而承接大城市的人口转移,主要是卫星城和小城镇。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变了,强调慢生活,退休的老年人需要健康宜居,小镇生活恰好为他们所欢迎;年轻人在忙碌了一周或者在假期,需要放松,这两方面的需求,特色小镇都能满足。如嘉善大云镇地处上海周边,按照上海“缺什么、什么”的思路,发展旅游休闲小镇,承接上海周末的休闲人口;嘉善杨庙镇建设仓储物流小镇,90%的仓储物流与上海对接,再辐射到浙江、江苏、安徽,现在嘉善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色小镇,已吸引上海的中学到本地开分校,社保两地都可通用。

  但光搞清楚为什么要建特色小镇还不够,还要坚持几条原则:

  一是要按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建设。本色之美,在于自然,特色小镇只有植根自然才有生命力。如华侨城规划在云南大理、丽江、腾冲、普洱等地,借助古镇古村等自然风光,构建特色小镇;在京杭大运河沿岸,挖掘自然遗产,按历史文脉建设特色小镇。现在,全球知名的小镇,绝大多数是依托自然、历史、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的。


  二是要抓住特色产业精准建设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区别于普通小镇的建设,它应该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和产业园区的概念。除了历史文化悠久之外,特色小镇一般都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因此,建设特色小镇不在于规模多大,而在于有没有特色。我去过一些旅游景区和小镇,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不转变这种模仿的开发模式,有何特色可言?没有特色的小镇是很难吸引人的。也有一些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华夏幸福基业在河北规划建设足球小镇,它本身就有足球俱乐部,还有一些地方建设通用航空小镇、葡萄酒小镇等等,都以其特色而很难让对手模仿;浙江蓝城在规划设计小镇之初,就确立了现代农业、养老、健康等特色产业,并把他们的学科带头人也引到镇内,让特色产业跑不了、搬不走,无法复制。

  三是要留得住人。留得住人的小镇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工打,有房住;第二,子女能有一个好的教育,老人有一个医疗、养老的保证;第三,游客能享受便利的交通和其他服务。除此之外,小镇要缩小贫富差距,让各阶层和收入不同的家庭,都能享受到良好和平等的生活服务,让城市目前还实现不了的人与人的包容关系,贴得更紧、更能融合共享发展。现在,一些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中,就强调为特色产业提供产业工人,如浙江蓝城的农业小镇、华侨城的旅游小镇,都能吸引新的产业工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这是小镇能长久发展的保证。
 
 

本文标题: 刘志峰:全面理解和精准建设特色小镇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5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