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绿水相拥,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搬个板凳坐小院里,看人来人往,聊家长里短,直到夜色笼罩灯火通明……古村的生活总是让人向往,而那些承载了千百年历史的古村更是让人心醉。
今天,浙游君就为大家推荐位于永嘉楠溪江的7个绝美古村,它们被列入中国景观村落名录,不仅山幽水秀,古拙中更透着雅意。请让我们放慢步伐,一起去细细品味。
林坑村
岁月静好,斑驳了土墙
林坑古村,既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飞楼杰阁,即没有出过高官,也没有人文遗址。然而木石砌筑的房屋显得朴素真实,野趣天然,完全体现了木石的本形、本性、本色,造型玲珑剔透,与四周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常年浸润在水气中的黑瓦显得格外凝重,房子紧贴山势起伏,高低错落,无序却自然,变化中统一,犹如天工造物。
漫步岩石铺就的路,仰望青瓦铺盖的民居,欣赏袅袅升起的炊烟,颇有情调。绕村而行,可见溪中鸭鹅嬉水,道上人禽共路,屋旁瓜藤缠绕,墙角洒满瓜果。如今的林坑,适合发呆,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伴;也适合热闹,三五好友,闲话家常。
茶园坑
茶园坑头起炊烟,密林深处有人家
从岩坦镇内的大学岭隧道左拐进一条狭窄的山间公路,沿着险峻的山势盘绕向内,两侧的崇山像两道色彩绚烂的屏障,将茶园坑的入口隐藏起来。这里背山面水,一条宽阔的河道将小村割据两岸,村的主体部分位于对岸,一眼望去,排排古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座落山间。
村里现今最有名的大概是那“空调洞”。该洞位于村内地势较高的一面石墙下,洞深1米多。据村民介绍,该洞是村中祖辈掘井未成所留下。据说,一到夏天,这口“井洞”就会散发寒风冷气,站在洞口甚至能看见白雾腾出,就像一个天然空调,为村民带来大自然的无限凉意。
岩龙村
金黄色的乡愁,唤起太多的记忆
岩龙村始建于南宋淳佑年间,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个以季姓为主的古村落。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有石溪贯穿,村里有古老的季氏宗祠,众多年限已久的巷道宅院,还有近千年的古樟、古银杏、古红豆杉和糙叶树。古村地处楠溪江源头的偏僻地区,因此也较好的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面貌,可谓是处处皆古。
岩龙村里的老房子多为树木和石头构建,年代多为清代,这些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虽无豪门大族,但也自有小村小户的灵动之气。顺溪涧边的小路往村头走,路边一棵银杏高约40余米,枝叶向溪涧上方生长,树龄已有几百年。蓝天、绿水、古树、炊烟,许多表现楠溪江源头世外桃源风貌的摄影作品都取景于此。
芙蓉村
暗香浮动,赫然已过千年
这个始建于唐代末年的大型村寨本无芙蓉,因其西南方的芙蓉峰而得名。芙蓉村是陈姓的聚居之地,整个古村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寨内白墙青瓦,绿树成荫。寨墙由鹅卵石砌成,而建筑多为木质结构。
村里有一方芙蓉池,芙蓉池中有一座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芙蓉亭。亭子飞檐翘角,空透玲珑,宛若一朵盛开的芙蓉花,与湖水倒映的芙蓉峰相互映衬。湖水被村民引入小溪,路旁水涧潺潺湲湲,小村显得分外安逸。风一吹,好似带来阵阵芙蓉清香。
屿北村
繁华落寞,乡情依旧婉转
重峦叠嶂的遮荫下,屿北村宛若一朵莲花,兀自绽放在楠溪江畔。穿梭在错综复杂的街巷,脚下的鹅卵石早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石雕柱础、木雕隔扇、砖雕照壁、镂空花墙……屿北人就地取材,根据素木蛮石的原型进行取舍,看似不经意的随意垒砌,却造就了小村毫不做作的自然野趣。
不同于那些历史不可考的古老村落,屿北村的每一处宅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皆是有凭有据。继承祖上的家业,是屿北村民的一大特色:祖上酿酒的技艺,这户人家则继承酿酒;祖上是织布的,后代就继承织布技艺……小村就像一个走不快的老人,慢慢的,慢慢的,就弯腰站成了静止的垂暮。
暨家寨
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
暨家寨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木头结构的瓦房,错落有致。整个村子建在山顶小盆地上,下临绝壁,只有一条山路出入,地势十分险要。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依然延续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山谷、松涛、瀑布,小桥、流水、人家,青苔、岩石、古道,都融入到一幅安详的画卷,简简单单,却令人无限神往。
村子很小,却也五脏俱全。沿着修好的栈道往山间行走,再回首时,只见得一条条卵石铺就的道路蜿蜒交错,弯弯曲曲之间竟多了几许活泼与灵动。古老的屋檐下,垂挂着草药和深绿的豆角干,篱笆墙悬挂着镰刀等农具。坐在屋下,或行走在山间,林间传来阵阵的松涛声,不时夹着斑鸠和公鸡的鸣叫,山乡间特有的气息经久弥漫开来。
埭头村
按八卦阵营造的村庄
埭头古村建于元代后期,背依九螺山,丹崖如染,面对梧山,苍翠挺秀。它的地型由西向东倾斜,其型如船,人称船型之地。古村以陈氏大宗祠到卧龙岗为中心区,分布着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等等古建筑,尤其以华祝祠(亦称鲁班祠)与松风水月最为著名。在这里,处处都透着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文化底蕴。
埭头村先祖为了子孙后代能绵延久远,庇佑整个家族,就在村里栽了两棵樟树,一为阳,一为阴,中间开了一条“S”形的卧龙湫,为阴阳八卦图,然后围绕着那两棵樟树开出了8条小路,大摆八卦阵,并告诫子孙后代要围绕着八卦图建址居住,直到八卦阵完整后才可迁徙他处。
坑口村
浙南有古村,遗世而独立
波波澜澜几度春夏秋冬,奔奔走走多少南来北往。坑口村历尽百年变迁,变成了如今这副沧桑模样。古屋看上去虽失去了风采,但这门这窗却向阳不移。廊柱是斑驳了,不碍顶天立地。上顶红梁,下立厚地。雕镂的木门,蓝底明黄的匾额,看着风风雨雨,似从未离开。
村内现存古建筑26座,最老的房子有150年历史,大多为木制建筑,外墙则多为蛮石块垒砌。村口有一棵长得苍劲的“苦槠树”,树下摆放着一架秋千;在树的同侧还有一个百姓舞台,舞台背靠山,山上岩壁处悬挂着一条小瀑布,瀑布下方的水池里,有两个大小不一的水车;舞台广场边最显眼的是两座用块石堆垒而成的房子,房子外墙写有红色标语,虽字体模糊,但却极具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