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座奇特的寺院 朱元璋曾在此避难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30 15:06:54
核心提示:  隐于大别山北麓,坐落在群峰之中,因其每有云气覆顶,必雨而得名灵山。  山上有禅寺名曰灵山寺。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
  隐于大别山北麓,坐落在群峰之中,因其“每有云气覆顶,必雨”而得名“灵山”。

  山上有禅寺名曰灵山寺。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河南罗山县灵山寺有着不解之缘。

  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欲拜访灵山寺……

  山间奇石、陡崖千姿百态,寺内典故、传说相映成趣。山寺高耸,成为豫、鄂两省交界地的一处胜景。

24a558688b65955_size32_w400_h264
《罗山县志》记载朱元璋题写的匾额

  ◎灵山之缘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纂修的八卷本《罗山县志》刊行,其中收录明代张仲简所写的《灵山寺记》碑记,记载了灵山寺创建和发展的经过。碑云:“山势高耸,登者若天然,故北有石磴梯,南有白马洞,东有霸山,中有圣井。自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开创,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白云长老建立。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陈大用住持,明洪武三年(1370)封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回京……”

  1987年的《罗山县志》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来此降香,封住持陈大用,并为寺门题写“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銮驾于大殿。

  朱元璋对此地情有独钟,相传缘于一段往事。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淮河沿岸遭受了严重的瘟疫和旱灾,出家在凤阳皇觉寺的朱元璋和尚,被指派去淮西和河南一带化缘。

  朱元璋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荒栖露宿,到灵山寺脚下时,体力不支,昏倒在地。灵山寺住持陈大用下山路过,背他回到寺院,用一碗米汤水把他唤醒。

  醒来后的朱元璋,在灵山寺小住了几日,每天挑水、扫地、打柴,非常勤快。陈大用比朱元璋大几岁,两人经常聊天,亲如兄弟。

  3年后,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反元义军,很快得到提升。一次在转战江淮时,打了败仗,只身逃到了灵山寺。

  罗山县尹李思齐闻讯后,率兵团团围住了寺院。情急之下,陈大用截断一节竹竿,交到了朱元璋的手上。朱元璋口含竹管,躲进大雄宝殿对面的一口深井中,依靠竹管呼吸,逃过了一劫。

  后来荣登皇位的朱元璋,忘不了灵山寺陈大用的救命之恩,于是三上灵山。

  传说朱元璋第三次来到灵山寺时,汝宁府派来的厨师用九龙潭的泉水精心沏泡好灵山茶,送到朱元璋的面前。他打开茶杯盖,但见嫩芽绿叶,徐徐舒展,袅袅升腾出一股清香,甘甜之气扑面而来,未曾入口,便产生了一种飘飘欲仙之感。饮茶时,始味微苦,既而转甘甜,风格独特。朱元璋随后命州县在灵山一带种植茶树,每年上贡灵山茶。此后,灵山周围遍植茶树,当地不少地方因为种茶,改名为茶山、茶沟、茶坡等。

  明代的灵山茶在淮南独占鳌头,明代《河南通志》记载,“罗山茶产在汝宁府信阳州”。

59b9f2d8fca5bed_size29_w400_h266
观音殿

  ◎山寺“三奇”

  初秋的早晨,灵山苍翠,草木葱茏,空气中带着丝丝缕缕的甜香。

  云雾缭绕山间,青松若隐若现,一路峰回路转,沿登山步道拾级而上,溪水潺潺,鸟语盈耳。

  幽谷密林之间,黄瓦点缀,抬眼处,灵山寺的山门就在眼前。

  山门坐西向东,飞檐挑角,颇有气势,寺内香烟袅袅,四处飘散着檀香的味道。

  七座大殿依山势由低向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等,大多采用单檐,五脊六兽,错落有致,中轴线的两侧,还有数十间厢房。

  灵山寺第三进院内,有一口深井,直径约2米,深5米,井水清澈,银光闪闪,正是朱元璋当年藏身躲劫难的所在。后人称它为“圣井”或“潜龙井”。

  慈悲殿南侧,一株粗壮的紫薇树格外醒目,其直径约0.3米、高约5米,树干弯曲有致,茂盛的绿叶重叠成伞状,投下一片绿荫,枝头绽放着一串串粉红色的小花。

  据介绍,清康熙年间灵山寺和尚云游归来,带回紫薇树栽植,至今已有300多年。

  后院南墙的东侧,一株高大的银杏树,绿荫如盖,4人方可合围,已有1200多年的树龄,是灵山寺的象征。当地村民说,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化大革命”时期,寺颓僧散,银杏树也萎靡不振,枝枯叶落,一派萧条。

  眼前的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威风八面。

  灵山寺“庙门东开、僧尼同寺、蓄发修行”,人称“灵山三奇”。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学者辛岚考证,灵山寺一带群山环抱,地狭寺窄,因势而建,才选择了寺门东向;近代战火连连,民国时期,当地的庙宇、庵堂都遭废弃,僧尼渐渐集中在灵山寺修行,有了僧尼同寺的现象;寺内僧人属于佛教中灵济宗一派,在历史上曾有不剃发的传统,蓄发修行由此而来。

  不过,对许多当地人而言,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灵山寺的独特之处,并经常将这“三奇”与灵山的种种灵验故事相互印证。灵山寺的独特与神秘,灵验与传说,就在这有意无意中,被改变或放大。

  每年农历三月的灵山庙会,更是源远流长。相传庙会源于唐,盛于明,是豫南最古老和最具生命力的庙会。当地村民说,每逢庙会,自山脚至灵山寺山门,烧香祈愿之人摩肩接踵,鼎盛之年可达30多万人。

5853cbd5c76460f_size31_w400_h264
山门

  ◎高僧辈出

  900多年来,灵山寺高僧辈出,声名远播。

  清康熙年间,湖北省大兴县高峰村,有书生杲英进京赶考求取功名。杲英一路跋山涉水,晓行夜宿,走到灵山寺脚下,遇见一位慈祥的老妇人。老人称他有佛缘,一番点化后,他走进了灵山寺,从此遁入空门,潜心修炼,多年后成为寺院的住持。

  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远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的一代宗师。后来他回归灵山寺,带回了释迦牟尼佛和十八罗汉的塑像。

  70多岁的灵山寺方丈学悟法师向记者讲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特意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想到灵山寺拜谒杲英墓。因当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周恩来总理婉拒了他的请求。

  遗憾的是,上世纪60年代,杲英自印度带回的梵石塑像全部被砸毁。

  灵山寺后200米处,有灵山寺祖茔,由四位得道高僧的墓塔组成,呈一字形排列,占地2000多平方米。

  杲英墓塔,默然立于一角,四周郁郁葱葱,有不少游客前去拜谒。

  一座七层的墓塔,高20米,檐角翘起,如鸟儿展翅高飞,有几分壮观,它是释大慧墓塔。

  1924年,江大慧在灵山寺出家,法名释大慧,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经常在豫南、鄂北一带云游,弘扬佛法,并结缘了中国共产党,被称为“红色和尚”。

  1940年,为掩护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重要成员,释大慧被国民党逮捕,遭到严刑逼供,仍闭口不言。国民党一无所得,把他枪杀在黄安(今红安)七里坪。

  他的弟子们历时一个多月,将他的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半山坡上。当代文学家叶君健的长兄叶守道题写挽联:“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灵山寺会议

  古时,灵山东侧的山脚下,是著名的豫楚古道,贸易、邮驿非常繁忙。灵山东南侧的九里关,与平靖关、武胜关并称义阳三关,是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重要隘口,南襟荆楚,北屏中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离灵山12公里处的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和鄂东北省委坚持斗争的主要地区。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从何家冲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部队,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1939年1月,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到达信阳四望山,在“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周围,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当年2月底的一天,北风凛冽,寒冰铺地,李先念率独立游击大队到达罗山,住进了灵山寺。一个星期后,李先念在灵山寺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灵山寺会议”,会场就在大雄宝殿。从此,豫鄂边区各地下党组织和抗日武装,由独立分散活动走向协调统一行动。

  整编后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队,在李先念的指挥下,向鄂中、豫南敌后作战略展开,广泛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在朱堂店、新街等地对日军作战告捷,在汉阳、应梦、孝感等地歼灭大量伪军,开创了豫鄂边区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今天的灵山寺,越发显得清幽宁静。

  灵山林木茂盛,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1000多种植物随季节而变幻出多种色彩,与灵山紧密相连的董寨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仅有的两家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已经确定的鸟类有245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80%、全国的20%。

  山上百鸟飞鸣,山间茶园油绿,微风吹拂,涌动满山波涛,似一条条绿色的河流在流淌。

  寺院钟声响起,悠扬又绵长。不由想到苏轼的诗句: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本文标题: 河南这座奇特的寺院 朱元璋曾在此避难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61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