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中国的特色小镇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特色小镇都是在原有小镇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改造,是对原有小镇特色的挖掘和创新。而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筑、艺术品则是小镇特色的主要载体。绿维文旅认为,建造精品的仿古建筑,必需要尊重和了解古建文化,参悟中国建筑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工艺。
尊重古建筑文化
小镇的建筑设施,一方面是满足功能需求,另一方面是景点装饰的需求。当前,小镇新建的建筑物大多是新、奇、古、怪,除了仿古建筑外,其它建筑的文化底蕴都相对比较肤浅。
而且,这些仿古建筑多是追求的形似,鲜有精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人员未能把握中国古建筑的特色,缺乏古建工匠,制作工艺遗失,造成新建建筑的粗制滥造。
因此,在兴建仿古建筑时,要充分尊重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万不可随心所欲,建成四不像的建筑。
了解古建筑文化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且有五千年甚至更久的建筑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更多的时期是处于封建制度的帝王专制年代。每个朝代的帝王为了表明当朝的丰功伟绩,自夏朝至清朝,每个朝代的大型建筑主要体现在建殿、筑陵、修庙。
这些建筑一是为了体现皇家的尊严;二是今生后世能够永享皇权;三是祈求上苍的保佑。中国建筑虽然一直围绕着这样的主题在发展,但每个朝代由于其科技发展水平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每个历史时期都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基础上不断进化,产生了各自的建筑特点和体现各自特色标志性的建筑。
因此,修建仿古建筑前,必须了解建筑文化,知晓各个朝代的历史,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建筑。
了解各个朝代的建筑特点
“上古穴居野处,后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中国建筑的内容形式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演化的。从遗存的历史古迹来看,上古时期,从穴居、窑洞向房屋转移时,就创造了千百年来一直引用的骨架结构法。这个骨架结构大致上是先在地下推土为台,台上安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架之间以木枋将他们连成一体。后代的建筑在此基础上逐渐丰富、变化完善。
汉代建筑风格具体可以概括为豪放朴拙,相对于秦朝与其他后世的朝代来说,汉代的建筑有以下特点:
① 质朴,由于汉代提倡修养生息,因此汉代建筑没有浮夸的风气。
② 刚健,汉代建筑多使用较为恢宏的手法来建造。
③ 清晰浓重,汉朝建筑适合汉朝盛世的浓重的文化底蕴。
但汉代地面建筑,留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只有阙。阙起源于西周,而盛行于汉代,并达到鼎盛时期。阙从结构形式上分为仿木型和土石型两种,虽然使用材料为砖石,但其雕刻有木枋、花窗、挑檐斗、雕檐,阙顶瓦饰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基本元素。
南北朝石刻是中国佛教刻像的鼎盛时期,石刻群像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最重要的遗迹。比较著名的是山西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这些建筑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建成,这种基于中国丰富遗产上的艺术,驰名世界。
唐宋时期,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斗拱宏大,出檐深远,屋面舒展,色彩明快。宋书《营造法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技术书籍。
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已经完全定型化、标准化,清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则例》。明清建筑在唐宋建筑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种建筑结构简化,节约木材,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清朝园林建筑的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更是如此。仿古建筑在施工前,设计师们必须对各个朝代建筑特点进行深度了解。
古今建筑手法结合的尺度
近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加之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建筑变化较大,古代建筑的元素已经越来越少, 惟有骨架结构体系越来越成熟。
中国建筑除了建筑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外,建筑工艺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化并趋向成熟。制作方式上划分为:土作、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彩画作、裱糊作、搭材作,每个专业的制作方式又有很多传统的制作工艺。石作、油漆作、彩画作等很多工序无比繁杂,工艺非常精湛,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匠无比高超的技艺。
中国的建筑形式、布局也在历史的发展下不断地进化、演变,最终形成了中国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在仿古建筑中,不仅要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更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古法技艺。
为此,我们想在园林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建造精品的仿古建筑,必需要理解和参悟中国建筑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各个时代的建筑特色,依据特色小镇的历史,结合中国古代当时朝代建筑的特色,设计出符合历史时期的仿古建筑,并尽量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工艺,从而建造仿古象古的建筑,建造出更多赋有文化底蕴的仿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