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李铁:防止借“特色小镇”开发房地产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2 08:55:44
核心提示:  如今特色小镇建设引发热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有些地方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时,政府的力度

  如今特色小镇建设引发热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有些地方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时,政府的力度过大,纷纷制定了高规格规划,在管理、发展目标上都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导致开发建设成本过高。这将会使小城镇失去低成本这一核心优势,特色小镇就难以发展起来。在特色小镇的培育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应该转型,观念也应该调整,更好地处理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尊重市场的需求,要尊重经济规律。促进特色小镇发展,核心问题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政府包办。但目前许多地方的做法,已背离了政策初衷。政府主导,实际上等于政府按照自己的主观思维方式去创造市场,已经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在多个地方已经出现的房地产商开发性投入,会大大提高特色小镇的成本,把原有的产业“特色”变成了房地产一家独大的“单色”。


  在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应正确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现在,房价地价在不断高涨,这促使一部分人开始往成本较低的地方迁徙。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方面,其实是有经验可循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的错误。


  特色小镇的培育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过去形成的特色小镇一般都经过了十几年至几十年不等的发展时间。这是因为创业需要过程,企业的成长发育需要通过时间的累积来形成经验和特点,这也是我们在研究特色小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规律,短时间内要求出成效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及强化服务。


  小镇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利润较低,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回报这种投资。而如果政府支持企业的建设,实际上会使企业丧失发展的动力,造成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从这一角度来看,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企业的创业过程。而且所谓产业的形成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风险,企业的失败率也会很高。


  但这是市场的规则,如果政府的投入干预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也会造成政府资金投入的失败导致严重的浪费。因此应该将投资行为回归市场,由市场和企业家自动生成特色小镇建设的基金,进而对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和企业家进行选择性地支持。这是按照市场原则、市场的成本和收益来考虑问题,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比较高。待小镇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政府则可以改善特色小镇的融资环境,通过政府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而不是越俎代庖,去做市场应该做的事情。


  防止借“特色小镇”开发房地产


  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动员房地产商主导开发特色小镇,很多政策几乎是促进房地产发展的翻版。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做法是将原来的产业园区模式复制到了小城镇中,这只是在形态上做了一个改变,不但难以实现预期中的发展模式,而且会面临产业园区模式遭遇的各种问题。


  房地产商趋向于去小城镇发展,一个主要原因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难以去库存,且拿地成本较高,而一线城市的土地日渐稀缺,供应量减少,拿地较为困难。于是一些房地产商看中了小城镇,在这里他们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拿到土地,以发展特色小镇的名义行房地产开发之实。而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一旦引入房地产,由于成本的拉高,特色产业则难以实现发展,最后会演变为房地产“一业独大”。


  当然,房地产也是一个产业,但参照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会发现,没有任何特色小镇是在发展房地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和广东诸多特色小镇,就没有一个是在依托房地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房地产先行,一定会托高小城镇的各项成本,在房屋租金高涨形势下,对其他各种特色产业只会形成挤出效应,而不会实现吸聚效果。


  而且,当前中央提出培育特色小镇的思路,其根本出发点是希望回归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追求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并不符合政策思路和方向,也无助于城市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我们希望,在全国推出一批能够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低成本的原则来形成的特色小镇作为载体,通过降低各项成本来促进创新企业的产生,带动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提振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径。当前的大城市正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传统的制造业面临外迁等压力,如果在低成本的小镇上,能够生长一批新兴产业的载体,实现产业转型,将会是一种有力的探索。


 

本文标题: 经济学家李铁:防止借“特色小镇”开发房地产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6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