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第一块农田说说古老的农耕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08 09:30:20
核心提示: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农耕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内容,尽管西藏的农耕区域比牧业区域的面积小得多,但是,河边湖畔谷地的农耕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农耕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内容,尽管西藏的农耕区域比牧业区域的面积小得多,但是,河边湖畔谷地的农耕区是藏族先祖的诞生地,也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西藏农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农耕民俗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


  雅砻河岸的农耕起源

  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见证了西藏先民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转变。而雍布拉康山脚下的一块良田——萨日索当,则在藏族开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块良田就叫“萨日索当”。

  雍布拉康在藏语中译为母鹿腿上的宫殿,不仅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更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复过的雍布拉康二层壁画中,生动描绘了关于吐蕃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现、第一座宫殿的修建、从天而降的佛经、佛塔等圣物以及开耕等等宗教历史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几位在雅砻河谷赞唐地方放牧的牧人偶遇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由于言语不通,牧人请来十二位苯教徒问小伙子打哪儿来,小伙子将手指向了天……信奉天神的苯教徒们见他举止端庄,相貌不俗,将他驮在肩上返回村寨,奉待为王,号令部落。

  藏王的确立,让雅砻河岸方圆几百里的部落民众纷纷搬迁而来,为其修建雍布拉康,并以宫殿为中心聚拢起来,出现了第一座村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转变。山南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根堆加措说,在这个村落附近,吐蕃先民开垦农田,专供藏王,也为自身生活所需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农田莫早于萨日索当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经书莫早于邦贡恰加,地方莫早于雅砻,农田莫早于萨日索当。

  从第一代聂赤赞普,雅砻部落首领们一直世居于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一方面以它碉楼式的建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以它险峻的地形为那个部落争端频繁的年代起着极好的防御作用。直到真正统一吐蕃大业的藏王松赞干布出现,将王都从山南雍布拉康迁都拉萨。即便如此,松赞干布并未忘记本源之地,雍布拉康依然是松赞干布在山南的夏宫。

  今天,山南地区泽当镇贡布日山上的猴子洞却提醒着我们一个更为古老、流传至今的关于藏族起源的传说:神猴与罗刹女结合生出六只小猕猴,繁衍生息,从“猕猴变人”成为藏族先民的古老传说,并至今广泛流传于西藏民间,更记录在古老的藏文经书中。史书记载,几年后,为了让众多的神猴充饥,父亲神猴来到观音菩萨前请求赐食,观音菩萨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青稞、小麦、豆子、荞麦、油菜的种子给了神猴,神猴把天生五谷种子撒向贡布日山下的平原——今泽当镇萨日玛地方。几个月后,神猴领着众猴孙再次来到萨日玛地方,望着眼前五谷丰收的景象,他激动万分地对儿孙们说:“吃吧,尽情地吃吧!”,“索当”在藏语中译为吃吧,由此,西藏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产生。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萨日索当即被认为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赐给神猴儿孙五谷之食的地方,更是后来吐蕃先民为供藏王而开垦的第一块良田。至今,为纪念西藏第一块良田——萨日索当,每年春耕时节,雍布拉康山脚下的农民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萨日索当田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这也就是西藏的开耕起源。

  在这片名叫萨日索当的第一块开耕田上,藏族先民开始了耕种、收获、孕育五谷,滋养雪域高原。人们用智慧来征服雪域高原,同时也虔诚地敬谢大自然的赐予,藏族农耕文化也由此发展演变。根堆加措说:“西藏开耕节在农区是统一的日子,各地农区或以村落,或以几户为单位,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开耕节过后,各农区根据各地气候海拔各异,地域不同,再在不同的时间开始春耕春播。”

  至今,开耕节寄托着人们对大自然信仰的敬畏,更寄托了一年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本文标题: 从西藏第一块农田说说古老的农耕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6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