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小镇,正在比拼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09 07:19:53
核心提示:  不知不觉中,住在城里的我们渐渐被各种各样的小镇消息包围,比如喝茶,要去龙坞茶镇;看互联网大佬,要去乌镇;带小孩子去玩
   不知不觉中,住在城里的我们渐渐被各种各样的“小镇消息”包围,比如喝茶,要去龙坞茶镇;看互联网大佬,要去乌镇;带小孩子去玩,要去巧克力甜蜜小镇……浙江,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特色小镇?

QQ20171209-072510

12月7日、8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2017浙江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论坛,在嘉善县大云镇举行。

  108条省级“好汉”进入创建阶段

  在论坛会场外的通道上,排列着满满两排介绍特色小镇的易拉宝,记者数了一下,一共68个。

  “这还不是全部。”浙江省文化厅政策法规处的骆威处长说,“还有很多,放不下了。”

  特色小镇是浙江一张响当当的名片:2014年,浙江省在全国最早提出、研究建设特色小镇,并成立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特色小镇评选设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分培育、创建、命名三个阶段。目前,浙江省一共有108个省级创建小镇。

  翻开名录,你会发现各地创建特色小镇依托的内容五花八门,像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依托金融业;余杭梦想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是依托信息经济业;象山星光影视小镇,是依托旅游业……记者归纳了一下,共有七个大类的特色小镇。

  仔细分析,特色小镇虽然名类不一,但有一个基本的规律: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当地原有的资源,有些是旅游资源,有些是产业资源,有些是文化遗产资源,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更新、升级,是浙江大力推广特色小镇的初衷。

  也有一些特色小镇几乎是“横空问世”的。在这次论坛上,东道主、大云镇党委书记陆芸就感慨道:“我们(的基础)几乎是一无所有。”

  但是,正因为资源“一无所有”,大云镇才走出了“巧克力甜蜜小镇”这条特别具有文化含量的路子。

  文化的介入,让一个个特色小镇的面目清晰起来、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也许,这就是在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时,就有省文化厅参与的重要原因。

  从服务于产业到服务于人

  当天,共有35个特色小镇派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这符合我省特色小镇建设中,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基于文化元素推进产业或者直接依托于文化资源的现状。但在原中国社科院文化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张晓明看来,这肯定是不够的。他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品质、品味、品牌三个阶段,品质与前期投入、基础建设、规划有关,品味和品牌的建设,则完全与文化紧密相扣。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孙以栋也说,他调研时,发现不少地方的特色小镇规划千篇一律,基础配套设施没能跟上,有些镇在建设中,不但没能保住原有的文化,反而拆了好多老街区,这让他深感惋惜。

  浙江省文化厅也关注到这一问题,他们发现,有些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几乎没有基层文化单位的参与,或者参与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品质。于是,2016年底,文化厅在梦想小镇召开了全省特色小镇建设现场会,之后又评选出20个省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直到今天,众多特色小镇踊跃参加这个以文化为主题的论坛,正说明文化在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性,有明显提高。

  而省文化厅也在投入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自己的收获。骆威说,在这几年的工作中,他越来越觉得,不仅文化能帮助特色小镇的建设,特色小镇也能带动文化的发展,这是一条双赢的道路。

  而专家张晓明的发言,把这一问题阐述得更加清楚。他说,特色小镇不但是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拉动文化消费的需要。因为在这些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及他们的家属,因为尚未完全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他们的文化消费,往往要放在过年回老家时。而处于城镇的文化活动、场所,则是这个庞大的人群乐于在日常进行消费的。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总结出的一点是,特色小镇正在从为产业服务,转变为为人服务。也许,这是特色小镇最大的特色。
 

本文标题: 浙江特色小镇,正在比拼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68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